淡北道路爭議20年,日前雙北市長舉行「柯侯會」,北市府一反過去擔憂轄內交通壅塞的立場,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新北市長侯友宜達成共識將一起出資建淡北道路,此案將在今(13)日下午的環評大會進行審議,會前環團、淡水居民分別在環保署前召開記者會,正反雙方再度展開攻防。
淡北道路即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北起台2線與台2乙線交會點附近(即登輝大道與中正東路交叉路口),南接台北市大度路與立德路口東側。淡水每日往返旅次高達24.5萬,為解決日常的交通壅塞,原台北縣府規劃興建淡北道路紓解塞車問題,然淡北道路緊貼紅樹林,有生態衝擊疑慮,台北市府則擔心淡北道路銜接到北市端路口會增加現有車流,都是正反雙方的攻防焦點。
最初交通部公路總局規劃興建雙層高架的淡北快速道路,遭環評大會認定不應開發;2008年原台北縣府轉提平面道路計畫,即現在的淡北道路,2011年有條件通過環評,持反對意見的環團、居民聯合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成功,法院判決撤銷環評結論,後此案進入二階環評,經過2次審查後,去年12月中經專案小組建議通過。
必要性也成攻防焦點 環團批低估其他建設疏導效果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指出,淡北道路跟紅樹林只差3公分、一定會有影響,必要性也備受爭議;在新北市府的評估報告裡淡江大橋只能分流18%,然而《淡江大橋及其聯絡道路規劃告綜合檢討定稿本》、以及《大淡水地區聯外交通改善策略評估》各自載明,淡江大橋分流效果可達26%和35%,質疑新北市府為了強調淡北道路開發的必要性,而低估其他建設的疏導效果。
時代力量士林北投區議員黃郁芬表示,台北市、新北市是一個大生活圈,的確有許多人每天在交通往返中因塞車問題耗盡心力,但新北市府如今草草選擇興建淡北道路,只是把台二線的塞車點轉移到台北大度路口,改善成效有限,未來台北市的壅塞和空污惡化,依然會由雙北人民共同承擔。
住在淡水的綠黨中執委賈伯楷說,台2線車道劃分詭異,沿線橫向路口眾多、號誌不連貫,許多地方疾呼的改善措施新北市府不做,卻急著蓋淡北道路,是逼迫喜愛目前淡水環境的人接受一切。
台2線瓶頸路段難解決 支持民團: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不過,也有支持興建淡北道路的淡水居民組成「淡北道路聯盟」,持續聲援淡北道路開發案,今天同樣在環評大會到環保署前表達訴求。聯盟發起人張連榮表示,淡水區人口20年來激增70%,連結台北市區與淡水區之間的僅有雙向各三線道的台2線,通勤尖峰或假日經常出現壅塞車潮,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機能。
張連榮說,現在雖有淡海輕軌跟淡江大橋,但前者主要是分流部份私人運具到公眾運輸系統,後者分散了部分台2線的交通量,仍無法解決台2線的瓶頸路段,且台2線紅樹林至竹圍路段橫交巷道多、無其他替代道路,是塞車熱點,實需要淡水平面道路來降低台2線的負荷,增進附近居民的交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