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規模逾千億》中國90後的網路追星 催生「網紅經濟」

2016-04-21 08:22

? 人氣

「網紅」雖然泛指網路紅人,但Google「網紅」的圖片,幾乎清一色都是年輕貌美的女性。(翻攝Google圖片)

「網紅」雖然泛指網路紅人,但Google「網紅」的圖片,幾乎清一色都是年輕貌美的女性。(翻攝Google圖片)

在台灣,我們有臉書粉絲團行銷術、網路部落客業配文推銷,中國同樣也有被稱為「網紅經濟」的類似現象:透過在網路上成名、爆紅,因而獲得強大的影響力以及號召力。這種在網路世界中被追捧的「高顏值」女孩所帶來的熱議程度,搭配商業行銷,在中國成為具發展潛力的經濟模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1歲的鄭州大學大三女學生於瀟,每天下課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新浪微博,查看她關注的幾位美妝部落客是否上傳了新影片。從高中開始,於瀟就在微博上關注了不少「網絡紅人」(簡稱「網紅」)。從那時起,她會跟朋友討論某個「網紅」戴過的髮夾、穿過的裙子,甚至還把她們的照片設為手機桌面,因為「聽說這樣可以越長越像。」雖然她說自己現在已經過了盲目崇拜的年齡,但有時看見某個「網紅」推薦的產品,還是會考慮買來試試。

千里之外,在北京讀書的20歲女生任丹陽,平時在微博上關注一位擁有370多萬粉絲的「芳療師」。今年春節期間,她花了599人民幣(約2986台幣)購買了這位「網紅」的多項產品,其中包括據說能治療青春痘的「馬迷純露」。

在中國,經過十多年的演變,從論壇時代的「芙蓉姐姐」、「奶茶妹妹」,到淘寶平臺上的「淘女郎」等模特兒,「網紅」已逐漸成為社交媒體中新一代話題人物、意見領袖、流行主力的統一代稱。不過,更多時候「職業網紅」是指通過社交媒體的強大粉絲量進行變現的群體。「網紅經濟」也因此應運而生,像於瀟、任丹陽這樣的「90後」則成為這一個新興商業模式的核心。

光大證券分析師陳慧認為,「網紅」在社交媒體上鮮明而獨特的性格和人格,十分符合「90後」對於「自我」的定義。與此同時,「90後」更願意為網際網路內容付費,這一點遠超過「80後」,因為在後者的成長過程中,大量網際網路資源是免費的。

陳慧表示,「網紅」有許多收益管道,例如付費訂閱、粉絲打賞、廣告代言、商業活動等等。然而,其中最成熟的產業鏈是打造自己的服裝或美妝品牌,透過廠商實現「粉絲基數」的變現。擁有百萬級粉絲輛的「大網紅」通常會成立自己的公司,而其他十萬級別的小網紅則更傾向於與「孵化器」公司進行合作,互相產生收益。

30歲的徐子涵就是北京一家「網紅孵化器」公司的負責人,而「網紅孵化器」顧名思義,就是專責「孵化」新網紅。2015年11月成立後,她的公司先後簽約了十幾個旅行或健身達人、名校校花、時尚辣媽等個性標籤的「網紅」。簽約後,公司不僅負責他們的帳號營運,還會幫他們承接廣告代言、品牌活動,甚至還會幫他們接洽網絡電視、電影劇組等片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