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熱帶氣旋「伊代」襲擊非洲3國!莫三比克恐逾千人死亡、數十萬人坐困愁城

2019-03-19 16:28

? 人氣

熱帶氣旋「伊代」14日晚間起挾帶狂風、暴雨、洪水襲擊非洲東南部,莫三比克第二大城貝拉首當其衝,並持續朝莫國內陸、辛巴威和馬拉威進逼。由於莫三比克交通和通訊設施不完備,資訊傳播不易,因此確切災情在18日才陸續傳出。莫三比克總統紐西指出,「伊代」恐造成逾一千人死亡,由於洪水衝垮房屋、交通建設,水電基礎設施與醫療機構也遭破壞,貝拉數十萬人口在水中孤島坐困愁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什麼是熱帶氣旋?

從氣象學上說,我們所熟悉的「颱風」就是一種劇烈的熱帶氣旋,而熱帶氣旋就是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低氣壓。不同地區對熱帶氣旋稱呼不同,台灣、中國、南韓、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將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至於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的熱帶氣旋,則依強度稱為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或颶風。

三國合計逾215人死亡 貝拉城全毀

根據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3國官方及國際紅十字會的統計數字顯示,熱帶氣旋「伊代」(Idai)自3月14日肆虐至今,已有150萬人受影響,確認死亡人數達到215人。馬拉威有將近1萬1千個家戶被洪水直接沖毀,導致逾80人死亡,辛巴威東部的奇馬尼馬尼城(Chimanimani)有將近1千個家戶被摧毀、超過50人罹難,災情最嚴重之處則是莫三比克,其中「伊代」最先登陸的該國第二大城貝拉(Beira)尤其慘烈。

領導紅十字會緊急應變小組的拉蘇爾(Jamie Lasueur)指出,貝拉有90%區域遭到嚴重破壞,城內已經停電數日,一座水壩於17日潰堤,切斷貝拉最後一條聯外道路,加上機場完全無法運作,使貝拉形同水中孤島,城內的醫院、診所也因為洪水陸續關閉,即使未被洪水淹沒,多數設備也因為缺乏電力無法運作。儘管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和紅十字會持續透過直升機空投物資,但是若交通、供電無法盡快恢復正常,貝拉城50多萬民眾的處境將愈發艱難。

紅十字會與OCHA也提醒莫三比克政府,關注貝拉城內的同時,也一定要留意城外農業區的受災狀況,因為「伊代」登陸莫三比克的時間,正好是當地農作物豐收期的前夕。若忽視「伊代」對糧食安全、食物供應帶來的毀滅性影響,恐怕會讓災情持續惡化。

穿著黃背心的世界計畫糧食署(WFP)人員在貝拉視察災情。(美聯社)
穿著黃背心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人員在貝拉視察災情。(美聯社)

史上最嚴重天災 莫三比克政府面臨挑戰

莫三比克總統紐西(Filipe Nyusi)得知災情後,第一時間立刻提前結束在史瓦帝尼王國( Kingdom of Eswatini)的出訪行程,隨即搭乘直升機視察貝拉和其他兩個災情嚴重的省市。紐西在官方廣播節目中描述,映入他眼簾的是因為蓬圭(Pungue)、布齊(Buzi)兩條河流暴漲幾近被淹沒的貝拉,以及漂浮在洪水中的屍體。紐西坦言,儘管官方統計的罹難人數僅有84人,實際死亡人數應該超過千人。

貝拉城內3月15日狀況。(美聯社)
貝拉城內3月15日狀況。(美聯社)

貝拉目前的電話、網路仍處於完全斷訊的狀況,電力供應也尚未恢復,通往該城的主要道路也被洪水沖毀。莫三比克環境部長柯瑞亞(Celso Correia)指出,這是莫三比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災害,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拯救人民身家性命。

貝拉城內的莫三比克婦女。(美聯社)
貝拉城內的莫三比克婦女。(美聯社)

莫三比克自16世紀便為葡萄牙殖民地,於1975年宣布獨立,政府軍與叛軍「莫三比克民族抵抗運動」(Renamo)隨即展開多年內戰,直到1992年才停火,但至今仍是地球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莫三比克東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2400公里,每年此時都是熱帶氣旋來襲的高峰期。莫三比克在2000年曾爆發50年來最嚴重的水災,接連數周的豪雨加上熱帶氣旋緊接著來襲,當時造成約700人喪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