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義大利的經濟也完全稱不上繁榮。
2018年末,該國陷入經濟衰退 ,國家債務也成為歐洲區內最高的國家之一。義大利的民粹主義政黨在2018年6月帶著高支出的計劃上台,但是在與歐盟陷於對峙之後不得不撤回。
迪馬奧在一個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義大利率先來到了絲綢之路,於是其他歐洲國家此刻對我們的貿易決定採取了立場。」
「它們採取了批判性的觀點,而它們有權持這種觀點。」
他補充說:「我們不是想越過我們的歐洲伙伴。我們仍然堅定地留在歐洲與大西洋的聯盟當中,也仍然是美國在北約(NATO)當中的盟友。」
不過,義大利政府內部卻有一些異議。迪馬奧的聯盟伙伴、領導著右翼政黨聯盟黨(League)的另一名副總理馬泰奧·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引人注目地缺席了所有的官方儀式。
薩爾維尼過去就曾表示,他不願意看到外國企業「殖民」義大利。
「在允許別人在的里雅斯特或者熱那亞的港口投資之前,我會考慮不止一次,而是一百次,」薩爾維尼說。
中國又有什麼好處?
劍橋大學全球歷史教授、「絲綢之路」議題的寫手彼得·法蘭科潘(Peter Frankopan)指,義大利的舉動「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
但是他說,羅馬承認「一帶一路」值得探討,這一點「對北京來說有價值」。
「這給現有的大計劃添加的註腳,也顯示中國在全球擔當著重要角色。」
「這個看起來無害的舉動,發生的時機對於歐洲和歐盟來說相當敏感,那裏忽然間多了很多的不安,不僅是因為中國,還因為它們要探討歐洲或者歐盟應該如何適應以及回應一個變化中的世界,」弗蘭科潘向BBC表示。
「不過這當中還存在更多的變數,」他說,「如果建設港口、煉油廠、鐵路線之類的投資不是從中國,那它要從那裏來?」
在全世界,「義大利製造」的標籤代表著一種聲譽,而且在法律上受到保護——它只給那些製作過程「主要」在義大利國內進行的產品。
近年, 設在義大利、使用中國勞動力的中國工廠 一直在衝擊著這個代表品質的標記。
這些工廠更容易獲得來自中國的廉價原材料,並且可以將自己在義大利國內完成製造的成品運回中國——這可能會進一步對「義大利製造」的代表性造成衝擊。
歐美的立場
在羅馬簽署各項協議之際,正值外界質疑中國公司華為(Huawei)是否應該被允許在他國建設重要通訊網絡的時候——此前,美國已經表示擔憂,這些技術可能會幫助北京向西方實施間諜活動。
在義大利進行的談判則未有涉及這一話題。
不過,在一個多星期前,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就「中國持續增強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公布了一份聯合聲明 ,表示有需要「覆核」相互關係。
在習近平訪問羅馬的同時,歐盟領袖們也在布魯塞爾考慮他們對華關係的處理方式。
「我們的目標是專注建立平衡的相互關係,從而保證公平競爭和平等的市場機會,」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說。
三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加勒特·馬奎斯(Garrett Marquis)指出,義大利是一個重大的經濟體,不需要去「給中國浮誇的基礎設施項目添加合理性」。
Italy is a major global economy and a great investment destination. Endorsing BRI lends legitimacy to China’s predatory approach to investment and will bring no benefits to the Italian people.
— NSC (@WHNSC) 2019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