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俊觀點:英國脫歐對歐盟「也」是利大於弊?

2016-05-03 06:50

? 人氣

英國站在脫歐與留歐的十字路口上。(取自推特)

英國站在脫歐與留歐的十字路口上。(取自推特)

最近針對英國公投脫離歐盟的財經分析,包括歐巴馬訪問英國所發表的警告言論,大多是就英國方面的成本效益來論述,彷彿這件事情對於歐盟此一全球最大經濟體而言,就立場與利益而言均無足論道,甚至是只能坐待消亡。歐盟正處於多事之秋,英國脫歐公投不過其中之一,任何變化都不可能毫無負面影響,只是英國與歐盟之間的糾結及其後續效應,與包括「債務危機製造者」希臘、東歐、以及其他既有成員國的情況大不相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二戰之後基於抗衡歐洲大陸強權的傳統思維,英國自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與法德二國主導的歐洲經濟共同體並立,其結果是前者成員一一出走,最後連英國都不得不加入歐盟。雖說「既然打不過不如跟著做」,但英國媒體與政經菁英對於歐洲大陸的傳統對抗思維,不但未曾稍減,反隨著歐盟在許多共同政策要求成員國進行主權讓渡而提升。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相信,這樣的持續抗拒傾向與負面影響力,即使在公投決定留在歐盟之後,會有任何改變。

是去是留? (politicsmadepublic.com)
是去是留? (politicsmadepublic.com)

其次,值此擾攘不安之際,許多歐盟成員國對於包括貨幣在內的既有共同政策持保留態度,但與英國相較仍有很大的區別。加入歐盟並遵循馬斯垂克條約,是加入歐元區的必要條件,也可以說前者就是為了未來加入後者做準備。換言之,如果對包括貨幣同盟在內的共同政策完全不感興趣,加入歐盟並無意義,這也是諸如冰島、挪威與瑞士等西歐國家,沒有選擇加入歐盟的主因。兼以目前並無退出歐元區條款,理論上若欲離開歐元區,則必先退出歐盟。除了荷比盧德法義等本具備共同核心價值的成員國之外,希臘、芬蘭、東歐、前蘇聯領域在內的歐盟或貨幣同盟成員國,位處俄羅斯與阿拉伯接壤前線,與歐盟唇齒相依;其他如瑞典丹麥即使尚未加入歐元區,也從未明言排除參與的可能性。目前唯一明確表態絕不加入歐元區者,僅英國而已。

綜合前述,英國之於歐盟形同「特洛伊木馬」,只會對後者的共同目標與凝聚力形成破壞。這與任何公司社團的道理相同,如果個體持續留在一個並無歸屬認同感的組織,最後只能形成雙輸局面。英國如能退出歐盟,將不再對歐盟的共同價值形成破壞力量,即使脫歐短期可能對經濟金融造成波動,但在全球都已形成預期心理準備下,可謂短空長多,歐盟反將因此更為強固。

附帶強調的是,英國退歐與之前的希臘債務危機大不相同。去年希臘雖曾為債務舉辦公投,但希臘全民與歐盟當局,從未對於該國留在歐盟與歐元區有任何質疑。希臘的債務近80%為歐盟與相關機構所持有,改革與復甦之路雖然艱辛,本質上卻僅是歐盟與希臘雙方的協調合作事宜。

希臘經濟與歐盟。(liberalbeef.com)
希臘與歐盟。(liberalbeef.com)

本文標題註明「也」是利大於弊,是因為包括倫敦市長在內的許多政經人物與媒體,在上述維持英國主權完整的心態下,不斷強調退歐導致英鎊貶值,可能給英國金融與貿易帶來的好處。然而未來在歐元區實施量化寬鬆幣值同樣趨貶下,英鎊貶值的長期效益仍不明確。比較可以肯定的反而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發展經驗,均證明匯率效應、實體資本與人力增長猶有盡時,技術進步研發創新才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由3月10日知名物理學家霍金與逾150名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聯署,發出英國退歐將使來自歐盟科研人才與經費補助短缺,對於未來科學發展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嚴重警告,顯示自然科學家反而比許多政經官僚與金融分析師,更為理解經濟永續發展的真諦。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