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產戰機的難處

2016-05-03 06:10

? 人氣

立委姚文智、林岱樺主持民進黨團「振興國防產業條例」草案記者會。(顏麟宇攝)
立委姚文智、林岱樺主持民進黨團「振興國防產業條例」草案記者會。(顏麟宇攝)

另從研發經費來說,民進黨政府在2015年10月公佈國防產業政策,五代機研究經費為800至1000億「台幣」,而這金額根本不夠,舉美國F35為例,其研發經費高達3200億「美元」,台灣2015年總稅收約1兆9720億台幣來說(約600億美元),美國F35研發經費是台灣政府全年稅收的5倍,政府有可能5年不支出健保,不經濟建設嗎?且除研發經費,尚有戰機生產線建置成本等支出,而F35總成本目前是1.5兆「美元」,台灣財政能力可否支持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目前國際上研發五代機大都採國際合作模式,美國找日本等8個國家,南韓找印尼,俄國找印度,唯一自行研發的僅中國殲20、日本心神戰機,而日本政府為了心神戰機的發動機,砸了9000億日幣(合台幣1800億),台灣支出成本有可能比日本少?當然可能,只要台灣發動機技術比日本好就行。也有人說,戰機國造能創造經濟效益,但要產生此效益,是在量產階段,而非這之前研發階段,建置生產線,購置生產設備,招募員工,創造就業,但在這之前的研發階段,都有可能研發失敗的。

確保國產五代機研發成功,要節省研發經費,勢必從國外引入戰機引擎及ASEA雷達等技術,如南韓KF-X計畫,計劃引入歐洲EF2000颱風戰機的EJ200發動機及捕獲者E型雷達,以降低研發風險及成本、減少研發年限,台灣必須學南韓從歐洲引入相關技術及零配件,讓戰機國造從研發早日跨入量產階段,產生經濟軍事雙重效益。僅靠台灣本身財政能力及科技水平,憑一股熱情,對下代國產戰機研發計畫,毫無幫助,更無法實質提升台灣現有的軍武實力。

*作者任職於中央機關,長期關注軍事,財經,稅務等議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