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美中對峙下,台灣的產業經濟如何全球化∕數位轉型?

2019-04-09 07:1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中國國家副總理劉鶴。(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中國國家副總理劉鶴。(美聯社)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正在轉彎」,這是4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接見中國國務院劉鶴副總理時說的。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國際事務副會長薄邁倫(Myron Brilliant)說,美中貿易協議已敲定9成,剩下的1成最困難和棘手:包括關稅及執行機制、智慧財產權、強制轉移技術及網路駭客攻擊等問題,最快5月可望達成貿易協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中對峙的未來趨勢是甚麼?美國認為中國之所以崛起,乃係美國的國際戰略予以協助。因此,只要美國將中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墊高,其產業競爭力將會隨之下滑,進而改變屢遭中國質疑:有礙公平競爭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結構;但問題是:

1.經濟面

美元就是世界貨幣,已經和世界各國連結,只要人民幣貶值(降低匯率),雖然進口的原物料會隨之上漲,但中國大陸出口仍有其優勢。何況中國對全球的產業供應鏈和美中戰略亦可採取脫鉤或合縱連橫策略以作為工具。實際上,牽扯美中貿易的經濟、利益及戰略等因素實在太多了。

兩岸經貿往來也受美中貿易大戰影響?因為台灣經濟有極高的比重為「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美國」之三角貿易型,美中貿易戰可能衝擊台灣的產業鏈。

2.政治面

中國大陸利用對美國的大量出超,轉為發展「一帶一路」的籌碼。目前東南亞、南亞、南歐及非洲等,有不少國家都已經成中國的政治夥伴。反觀,美國由於財政收支的架構,大量依賴債券發行,能否挪出大筆援外經費?除非硬要他的盟邦來分攤國際事務的經費,但世界並不景氣啊!

中義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美聯社)
中義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美聯社)

臺灣面對的問題是甚麼?兩岸貿易關係和中美實在「大不同」;因為美中貿易是美國一年逆差3230億美元(2018年),而兩岸貿易則是台灣一年順差達800億美元。難道台灣仿效美國是東施效顰嗎?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筆者分析,台灣的應對策略可以如下考量:

1.對外:臺灣成為美中對峙場域

近來,中國海空軍不斷穿越海峽中線,甚至是臺灣的東面,弦外之音似已突破「第一鳥鏈」的封鎖,對台對美施加壓力。而美國則開放軍售,例如上月21日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川普政府已默許,對台灣出售60多架F-16戰機;但4月4日《時代雜誌》(Time)卻又引述3名美國官員說法,「已暫停」上述的對台軍售,直到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後,後續研議。何況川普於去年3月簽署生效的《台灣旅行法》,將會促進臺灣與美國的高層級交流,不斷聲援臺灣。

3月31日中國空軍的兩架殲11戰機,飛越台灣海峽中線;並與我國出動攔截的戰機「對峙」超過10分鐘,才返回中線以西之空域。當晚,中國《環球時報》宣稱,是對美國與台灣的明確警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