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出版演講文集《傾聽》,她認為兩岸三地與華文世界都充斥著各種高牆,並且這些牆越來越厚,指「傾聽」是當前各地人民最需要做的事,她用一場又一場的演講,試圖穿透高牆,建立新的溝通平台。
作家、台灣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出版演講文集《傾聽》,直指「傾聽」是當前兩岸三地人民最需要做的事。有感於華文世界充斥著各種高牆亟需穿透,她認為,不只兩岸發展,還有香港跟大陸,以及台灣跟香港,都走到這個關口上,唯有傾聽,才能打破華文世界間互不了解的高牆。
龍應台感慨,儘管她在每場演講都試圖打破、穿透高牆,然而三十年過去了,這堵牆非但沒有變薄,反而越來越厚,如今回顧自己以前的說詞,竟然都像是預言,讓她「悚然一驚」,悚然一驚的感覺包括在一場又一場的演講,發現台灣越是弱小的地方,越要盡更大努力穿透,「弱小國家承擔不起短視和愚昧」。
她試圖穿透高牆建立起華文世界的溝通平台。她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談「美麗島事件」;在台灣大學談「政治人的人文素養」,創造近百年來大學演講的經典;針對兩岸三地,她一再疾呼「傾聽海對岸的人」。在新加坡新躍大學講「從村落到都會」,同步轉播至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 亞、台灣。一次次,聚集華文世界的讀者,重新認識華文世界的文化與脈絡。在眾聲喧譁中,實現人們對時代的大傾聽。
龍應台近一年半未接受媒體採訪,四月二十二日接受亞洲週刊訪問,在一小時訪談中,她把焦點鎖定在談書,不願再碰觸敏感的政治議題。以下是採訪紀要:
你提到每個地方都有牆,要靠「傾聽」才能把牆打破,要表達什麼意涵?
華人世界中一個區塊跟一個區塊之間的圍牆,是非常明顯的,我講的是華語世界之間,比如說馬來西亞跟新加坡之間,彼此是不太互通的,連報紙都不互通,香港跟大陸之間,或者大陸跟其他華文世界也不互通,台灣不太關心香港,也不太關心大陸,所以我在想是不是真的有華文世界這個東西?如果說它有的話,其實是很表象的,如果說它沒有,它其實又是有的。大概從十五年前,我就不斷在提醒華人要去重視這個牆的存在,因為這會造成牆這邊的經濟政策、移民政策、教育政策、文化政策等,都受到影響。
今天這本書出來,對我自己的啟發是說,等我整理好這些演講稿,來看它的整體的時候,我自己有一點嚇一跳的感覺,台灣剛好是走到一個關口,有史以來民進黨第一次的完全執政,大陸因為是習近平風格式的領導,所以現在的兩岸關係等於是走到一個全新的渡口,我強烈感覺到這本書出來的正是時候,因為我們在整個華文區的每個區塊都沒有很認真地去思考傾聽這件事情,我講的傾聽並不是坐下來聽你講,而是對於你有很深的成見的對方去傾聽這件事情,聽你喜歡的人、或者去聽我仰慕的人演講,那是另外一個意義,我這本書的傾聽其實是講對於你不屑的、不贊成的、強烈反對的、不喜歡的人,傾聽這件事情重不重要,整本書的意義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