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這兩任的處境似乎可用「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解析。這句詩的典型解釋是「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因為我身在最高層,雲都在腳下,擋不住我的視線」。「浮雲」在此則可借喻其他人;「身在最高層」言下之意就是威勢鼎盛,獨一無二;「視線」則隱含權力所及之處,所向披靡,無人能擋,所以不畏。但具象地看,一個身在最高層、站在最高點的人,向前望眼固然很重要,但更不能不屢屢低頭向下看,檢查自己是否踏穩了。了解下面的情況,接上地氣,才能踏穩。這時,腳下的浮雲就會遮眼,阻斷或扭曲地氣,侵蝕自己站立處的基礎。
一副對聯可以映射出馬的能力問題。「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領導人必須具備審時度勢,借勢造勢,調動人心的能力,這需要充分的兼聽、平衡的深思與精準的戰略戰術搭配。馬由於偏聽極少數貼身幕僚,甚至有寵愛集於一人的明顯跡象,心理必然遠離群眾,漸失眾心,他人亦不敢多言真話,以免自討沒趣。不接地氣,如何「能攻心」?孤家寡人則遍地皆反側。想改革,卻不審時度勢,空喊口號,拿不出務實可行的辦法,不動則已,動則亂,就是寬嚴皆誤,做不成事,聲望日衰一日,就更做不成事,形成惡性循環。
馬雖然敗績連連,但有些事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敢於出手處理王金平破壞憲政體制關說司法案便是一例,勇氣絕對值得稱許,可惜沒有戰略觀,方法與程序不對,遭致挫敗,結果實在悲壯。台灣人民普遍忽視此類關說敗壞政治的長期惡劣影響,自食惡果猶不自知,也實在可憐。
忽略政治才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所在
馬2008年上台時,國民黨立院席次超過四分之三,連憲法都可修,遑論其它。如果一位雄才偉略的總統想要成就福國利民的偉大事業,必須要趁此良機,快快動手。顯然,馬錯過了這個機遇。
每一個社會中,經濟是創造價值的體系,政治是分配價值的體系,分配引導創造,古今中外皆然,沒有例外。經濟發展的好壞除了有體系自身內部經營的問題之外,受制於外部因素,就是政治的作為。Joseph Stiglitz在2012年的書《不平等的代價》中更直言:「問題在政治,笨蛋。」
馬是喊著改革的口號競選成功上任的,一個社會若需要改革,究竟要改革什麼才能有效呢?顯然是政治為先。大陸改革開放初期成功的基礎就在於鄧小平將「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大調頭。對台灣最重要的事無非兩岸關係的發展、官箴的整飭、不合理之憲法權力框架的調整、糾正陳水扁時期的獨派假史課綱等重大項目,但馬的眼光只集中在633與愛台12項建設等與經濟密切相關的領域。沒有真正的政治改革,經濟的改革是轉不動的,也不會有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