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的關係,過去五年在莫迪領導下時晴時雨,一邊在領土和外交上角力,一邊在經濟方面合作。印度9日開始舉行大選,改選當地人民院議會543個議席,令外界關注這次選舉會否改變這中印關係的走向。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莫迪(Narendra Modi)的執政聯盟(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將會以小量優勢擊敗在野的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印度在莫迪過去五年的領導下多次與中國爆發糾紛。兩國軍方2017年在有邊界爭議的朗地區發生對峙,最終在當年「金磚五國」峰會舉行前結束,但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在國際舞台也不乏各種合作關係。
分析指出,莫迪過去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都把經濟與政治分開處理,而不論哪個政黨勝出大選,這個政策都會維持。
是敵人,也是合作伙伴
中國和印度競爭的地方有很多。除了洞朗的爭議,中國與印度的地區對手巴基斯坦的關係日漸親密,巴基斯坦在2015年更把西南部瓜達爾港(Gwadar)租借給中國,建立港口,引起印度不安。
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尼泊爾也是雙方的角力場。被視為親中派的尼泊爾前總理奧利(KP Sharma Oli)在當地2017年大選勝出,美國《紐約時報》引述分析指,如果印度再不採取行動,中國人在尼泊爾「肯定會越來越受歡迎」。
但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都是金磚國家(BRICS)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印度更是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Bank ) 的其中一名創始成員。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中印關係專家袁勁東形容,莫迪處理外交問題的其中一個特色,是與中國建立一個「務實而具合作性」的關係。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解釋,莫迪在氣候變化、金磚五國的框架下合作,但同時在領土糾紛問題上維持強硬態度。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仍然有合作,但同時也有一些不和。」
中印缺乏信任
袁勁東指出,有意見批評莫迪過去五年花太多時間處理印度對外關係,他認為如果莫迪成功連任,將會把注意力轉移至印度的國內事務。
袁勁東又認為,不論是莫迪的印度人民黨還是在野印度國會黨勝出大選,新任印度政府的對華政策都不會大改變。「從過去中印兩國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看出,兩國都不希望雙方爭吵會升級成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