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蔣介石無法搶救出境的大師們,文革期間一個不剩

2016-05-16 06:30

? 人氣

1941年,胡思杜投奔在美國當大使的父親胡適進入美國學校讀書,1948年回國,成為北圖的一名職員。據胡適辦公室不掛名的秘書鄧廣銘回憶說:「當時胡思杜不願意隨胡適南飛,他剛從美國回北平不久,對國內這幾年的情況不熟悉。他說:我又沒有做什麼有害共產黨的什麼事,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因事涉緊急,胡適無法也無力在短時間內做通兒子的思想工作,只好隨其自便了。(此節內容摘自《南渡北歸》一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蔣介石、胡適
由於胡適(左)在中國政學兩界影響巨大,國、共兩黨亟欲拉攏,胡適最後選擇跟隨蔣介石飛赴南京、台灣。

「搶救大陸學人」計畫結局

被譽為南開大學之父的張伯苓沒有被忘記。1949年11月底重慶易手前幾天,蔣介石父子接連三次勸在重慶的張去臺灣或美國,費用不用操心。張以「衰老多病,不利遠道飛航」表示謝絕。實際上是周恩來早就托人傳來話,要他不要走。張伯苓是周恩來的恩師。1950年5月,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張伯苓夫婦搭乘飛機由重慶到北京。

在北平的大多數卓有成就的傑出知識份子人各有志,許多人不準備去南京跟蔣介石赴台,而是願意留在大陸。1948年12月14日,「搶救大陸學人」的飛機在北平南苑機場等候了兩天時間,才有胡適、陳寅恪、毛子水、錢思亮、英千里、張佛泉等少數著名教授登機,大部分機艙座位都被空閒著。12月21日,第二批被「搶救」的學人也只有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以及李書華、袁同禮、楊武之等20幾位教授。到達南京後的梅貽琦,當著蔣介石的面為不能多載幾人前來南京而表示惋惜。

蔣介石為「搶救」學人費盡心機。據資料統計,因此,在國民政府1948年3月選出的包括郭沫若在內的81名院士中,有59位選擇留下來,只有22位選擇了「南去」,其中10人去了臺灣,其餘遠走美歐等國,令蔣介石大失所望。比如,北大文學院長湯用彤就被列為「搶救」名單,但他沒有選擇離開,胡適離開後曾寫信勸其南下,並派人送來兩張機票,湯用彤依然不為所動。

輔仁大學校長陳垣決心留下來,胡適邀他同機飛走時被他斷然拒絕。在致胡適的公開信中,陳垣天真地認為:「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兩次地用飛機來接,我想雖然你和陳寅恪先生已經走了,但青年的學生們卻用行動告訴了我,他們在等待光明,他們在迎接新的社會,我知道新力量已經成長……」

據中國科學院估算,當時散居海外的中國科學家大約有5000餘人,到1956年底有2000餘名科學家陸續返回大陸,但後來的遭遇大概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

大陸學人對「新政府」抱幻想的原因

當時中國絕大多數知識份子之所以選擇留在大陸,以及後來大批留學歐美的科學家放棄舒適環境和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其原因很多。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都滿懷著對這片苦難深重的土地無法自拔地愛,都懷抱著對國計民生地殷切關懷,或是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或是對國民黨統治感到失望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