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一向親中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發表驚人之語,面對中國漁船自二○一八年十一月開始騷擾菲律賓占領的南沙群島中的中業島(Thitu Island),他說了重話:「別碰中業島,因為我有部隊在那;如果你敢動中業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會下令我的部隊為『自殺任務』做好準備。」
根據媒體披露的衛星照,中國漁船的確騷擾中業島將近半年時間,使得中業島的填海造陸工程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菲律賓駐軍的補給作業受到威脅。
中國動員大量漁船圍島
如果發生菲律賓補給艦與中國船舶的摩擦或碰撞,都可能引發新一波的軍事衝突,而菲律賓內部更可能爆發排中運動,這讓中菲關係再次陷入膠著。杜特蒂的親中政策是否因此轉向,備受矚目。
菲律賓國防部門長久以來與美國關係密切,從杜特蒂一六年上台以來,即使揚言停止與美國進行聯合軍演,但每年的「肩並肩」(Balikatan)演習也照常進行,顯示菲律賓國防部門與美軍之間的友好關係並沒有因此而切斷。當軍方對南海採取強硬立場,甚至可能尋求在中業島與美軍情報部門合作之際,當然會引起中國的不安。
由於鄰近中業島西南方約二十八公里處由中國占領的渚碧礁(Subi Reef),島礁上有三千公尺的機場跑道,將成為中國海南省三沙市第二行政中心,安全格外重要,中國大量漁船包圍中業島顯然是被動員的,中業島上可能有外界「不為人知」的「軍事設施」。
不過,菲律賓軍方的膽識是來自美國的協助嗎?實際上,今年三月初,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R. Pompeo)造訪菲律賓時,表示將承諾履行《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蓬佩奧的說法僅限於針對菲律賓的公務船舶在南海被攻擊時,而非針對中業島被攻擊後,美國依據條約承諾要採取的防衛措施。
美國沒有承認中業島屬於菲律賓
換言之,美國對南海島礁的領土主權歸屬還是維持其一貫的中立政策,也就是不對任何島礁的主權歸屬予以表態。這就意味著美國不會因為中業島被任何一國家占領而有軍事動作,因為任何表達《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到某一個南海島礁的方式,都將代表美國政策的改變。
這也就是為何菲律賓不斷批評美國。一二年四月發生黃岩島事件,當中國公務船進逼菲律賓公務船之際,美軍並未馳援,使得菲律賓公務船不得不退讓,最後造成中國實質控制黃岩島,而美國的態度是對黃岩島適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存疑的。
從一九九五年的美濟礁事件、二○一二年的黃岩島事件以及今日的中業島事件,美國並未在軍事上有所作為,致使菲律賓更加擔憂,中國可能會對中業島出手,影響菲律賓國內政情發展;甚至形成大規模排華運動,最後可能阻礙菲律賓與中國商談的油氣田合作開發計畫,迫使杜特蒂講了重話。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如果不費一槍一卒就奪取中業島,且未攻擊菲律賓公務船舶,那美國就沒有出兵的理由。但中國不斷地在南海擴張勢力,美軍卻僅有自由航行,不定時地讓B-52轟炸機飛進南海,表達有轟炸島礁的能力外,毫無任何具有實質性的作為。
這也讓東南亞國家擔心,與其依靠美國維護自己的島礁權益,倒不如盡速與中國達成《南海行為準則》。至少用《準則》箝制住中國目前的行為,讓中國確實遵守○二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維持現狀」的規定(預料未來也將寫入《準則》條文中),但這會讓美國在南海的軍事承諾大打折扣。
美在南海軍事作為無助嚇阻中國
國際政治是現實的,既然美國未對協助菲律賓防衛中業島表態,代表菲律賓面對中國的挑釁,將是一個「強凌弱、大欺小」的局面。在軍事實力上既然無法「勢均力敵」,菲律賓的政策選項就非常有限,最後選擇妥協、退讓可能是較聰慧的做法。軍事衝突並非不可能發生,而是目前菲律賓沒有能力與中國進行軍事衝突,如果杜特蒂果真下令執行「自殺任務」,代表背後勢必有美國的力挺,而這也意味著美國對南海的態度與政策作為將會有很大的轉變。(本文作者為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