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團隊成員與他們的家人可以遠遠看到高聳的擎天神火箭,還可以看到火箭周圍四座屬於第四十一號發射台的避雷塔,分別散落在佛羅里達香蕉河(Banana River)的廣闊水域中。
用雙筒望遠鏡看去,擎天神火箭就像一個活生生會呼吸的東西,不客氣地噴出液態氧的蒸汽,就等著即將上演的光榮或毀滅。他們眼中擎天神火箭的第一節,已經從正常的金屬顏色轉變為跟錐狀鼻頭相同的亮白色,這也代表火箭已經滿載了低溫液態的氫與氧,是這兩種物質在火箭薄薄的金屬外殼上結成了霜。
在巴士將人紛紛送至觀賞據點之後,不可少的是安全規定的說明。民眾被告知了鄰近一棟建物的位置,那兒是意外發生時的避難處。這樣的警告,沒有澆熄民眾參與的熱情,惟這確實讓所有人意會到這不是在辦家家酒,是真刀真槍的火箭要出發。
水陸交界的濱水區成了三腳架與照相機的擺放熱點,大家紛紛搶著在好的點上插旗,各自用肉眼或鏡頭記錄升空的過程。在水域與看台之間寬闊的草原上,一堆小孩子跑的跑、玩的玩、追逐的追逐、扭打的扭打。航太總署準備了一面巨型數位時鐘來顯示倒數,另外還準備了一組擴音器來廣播任務控制中心的各種宣布。若是沒出什麼意外,那數位鐘將先行倒數到剩下四分鐘,然後會有一段排定好的十分鐘「暫停」,期間所有的火箭與飛行器系統都會進行最後一次檢查。如果檢查的結果都是Go,最後四分鐘的倒數就會重新啟動。
根據有如聖旨一般的天體力學,我們若是想讓新視野號進入前往木星的飛行路線,那發射時間就不可以早於美東時間當日下午一點二十三分。同樣的天體力學也「規定」了發射窗口不超過兩個小時:鐵鳥要是沒在兩小時內升空,那整個任務計畫就得改日再議。
發射倒數很正常地進行到下午一點十七分,距離火箭起飛僅剩六分鐘,惟後來一片閥門的啟閉好像有些異常,加上低海拔稍為起風,因此發射時間延後到一點四十五。到了一點四十分,發射時間再度延後到兩點十分。閥門問題終於排除,但風的問題仍令人擔心。然後到了兩點十分,航太總署又宣布深空網路的天線基地台出了狀況,可能會影響到地球與新視野號在飛航中的通訊。所以說火箭要能獲准升空有多困難,有多少細節得在多少地方全部同時完美到位,由此可見一斑。飛行器與火箭要一切就緒不在話下,就連地面系統都得完美就定位在佛羅里達。此外還有應用物理實驗室在馬里蘭州的任務控制中心,有在佛州的發射安全設備,有位於世界各隅的深空網路天線,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有一點脫線。
在此同時,風再次颳起於水面,發射只能一延再延,眼看著當天的發射窗口就要來到終點。情況愈來愈讓人捏把冷汗,群眾對這天能不能看到發射,也愈來愈沒把握。終於發射延到下午兩點五十分之後,航太總署宣布:「所有發射所需都回報了,可以支援當日發射。」然後又是一陣風來,又是一次延誤,時間終於來到了當日發射窗口的最後防線。此時發射任務已經是退無可退,再有任何一點差錯就會「抹消」發射任務。
最後,倒數的時鐘終於降至了四分鐘倒數的十分鐘暫停時間。進入暫停時間,發射主任便開始一個個唱名,確認負責主要系統的單位都已經完成準備,被點到名的飛行器、火箭與地面系統得回答:Go或是No Go──行,還是不行。公務頻道上的每雙耳朵,都聽到了一聲聲代表「沒問題」的Go從各單位迅速傳來。
*作者大衛‧葛林史彭博士David Grinspoon,天文生物學家、科學評論員暨科普作家。二○一三年,他獲任命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首任天文生物學主席。他經常以顧問之姿向航太總署提供策略建言,同時也多次在行星際飛行器任務中擔綱科學團隊的一員。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冥王星任務:NASA新視野號與太陽系盡頭之旅(繼阿波羅號與航海家號後,二十一世紀人類再度探索未知星球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