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法國在台協會邀請,於5月來台參訪的法國國立公共辯論委員會(CNDP)副主席阿席姆波(Jacques Archimbaud)接受《風傳媒》專訪,分享CNDP多年推動公共辯論做為改善大型建設案規劃的有力工具的經驗。他表示法國經驗絕非十全十美,許多議題也尚未找到解決之道,但過去20年來,有8成的公眾辯論都成功地讓建案更加完善,「辯論的目的原本就是讓計畫更好,而不是讓計畫失敗。」
公辦辯論,廣納建言
CNDP成立於1995年,2002年成為獨立行政機構。原先聚焦於環境議題的CNDP,隨著公民社會對公開辯論的需求,以及當代議題的多元及複雜性,日漸擴大涵蓋範圍。7月修法通過後,CNDP主辦的辯論範圍將由建設案擴大到政策面,由國家層級延展至地方層級。
CNDP的主要任務,是確保公眾的意見被納入具有大規模社經關聯性的計畫決策過程中,例如興建車站、高速鐵路、天然氣管線、核電廠、高壓電纜與輻射廢棄物存放等。自2002-2016年間,CNDP已舉辦80場公共辯論、40場公眾諮詢、與1500場會議,參與人次約25萬。
Agora no ar o vídeo do DEBATE, com o tema CNDP. Somos contrários ao CNDP, em favor da Defensoria Pública http://t.co/OATh7zN via @youtube
— Pedro Carriello (@pedrodpge) 2010年10月19日
2013年起擔任CNDP副主席的阿席姆波解釋,公共辯論發生於大型建案定案之前。在完善告知大眾建案內容、目標與相關影響後,交付大眾討論這項建案是否應該推行。例如,有沒有其他的途徑可達成類似的目的?建設費用是否有更優先的用途?或是這塊土地是否有更佳的利用方式?
釐清、聚焦辯論核心
阿席姆波指出,舉辦一場公共辯論的成功關鍵,在於足夠的前置準備。決定舉辦公共辯論後,CNDP至少有3項工作要先完成。
首先,CNDP會蒐集許多相關資料,也包括網路上的資訊,以了解議題。CNDP也會與計畫執行者、工程師、律師、計畫執行地區的居民、與當地非政府組織人士等多方關係人士交流,「加起來有上百人。」
「這些準備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辯論的重點會在哪裡。」阿席姆波解釋,「可以說,在舉行辯論前,CNDP對議題的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入。」
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CNDP會監督並協助計畫執行者(如業主)出版一本計畫報告書。這本報告書必須淺顯易懂地介紹整個計畫,並清楚地回答許多已被提出的重要問題。在清晰度與完整性達到CNDP標準後,這本報告書將以紙本與數位版形式供給大眾閱讀。
「到此步驟,辯論的輪廓也就浮現了。」阿席姆波表示,CNDP獲知哪些部份特別有討論的必要,「例如,如果是技術上的問題,就該請工程師等技術專業人員召開公聽會。如果是就業的問題,則會請公會、失業代表與專業訓練機構人員。我們能依照這些準備工作,規劃辯論的形式與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