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那晚的停電情況有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大潭電廠跳機後導致系統頻率快速下降,為確保全國電力系統穩定,低頻電驛(電力系統保護設備)於16時51分自動啟動切離部分用戶,造成全台各地多處無預警停電,影響約154萬戶,系統頻率於16時58分恢復至穩態(60Hz)。第二個部分是備轉容量不足,台電執行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措施,影響約438萬戶,到晚上21時40分才全面解除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措施,所以備轉容量太低所影響到的時間和戶數遠大於保護設備自動低頻卸載。看來恐怕是經濟部要多看行政院的調查專案報告才對,以免誤導民眾認為815大停電那晚跟備轉太低沒關係,只跟中油疏失有關。
而且筆者提醒經濟部別忘了,815大停電調查專案報告中的「改善對策與建議」章節也有提到經濟部的部分,要求「經濟部應就未來綠電佔比提升,檢討妥適的備用容量率」,但是這份調查專案報告出來至今,筆者完全沒看到經濟部就這部分有任何檢討,請問是經濟部忘記了?還是在現今能源轉型有問題的情況下是做不到的,經濟部就裝死不檢討呢?
不尊重專業,核電除役成本當然無法估計
沈榮津說:「一般人說的核電便宜,只是說建置成本加運轉成本相對較低,那是斷章取義,因為沒有包含除役成本。」被筆者指出:「這完全是沈榮津在製造假消息,因為核電成本裡面一直都有對用電戶收取電廠除役以及處理核廢料的成本。」而經濟部的回應:「目前台電的確有收取核後端(電廠除役以及處理核廢料)基金。」等於證明沈榮津才是話講一半,以偏概全,在製造假消息的人。
不過經濟部也不敢回應筆者說的:「台灣除役以及處理核廢料的費用會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聽從反核團體不合理的要求所導致費用增加。」有請經濟部把3,353億元大幅增加至4,728億元所有增加項目一一列出,並且列出增加這些對安全性的影響,只要把所有資訊攤開,並聽從專業與以核養綠的多數民意,就可以節省許多費用支出。
如果政府堅持聽從反核團體不合理的要求,不理會專業意見,那除役成本自然一直增加且無法估計。例如像核電廠需要5年的延役申請期限,這可不是技術問題,在國外也無此限制。核一廠和核二廠的乾貯問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技術的問題,核一廠因水土保持問題卡關,但依台電經驗之豐富,擁有多座水庫興建與維護經驗,而核一廠乾貯場地還不到0.5公頃,怎麼可能多年下來還做不好?
核二廠乾貯場地因為四周無山無水,沒有什麼水土保持工程好做,結果被說逕流廢水汙染削減計畫有問題而卡關,有工程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問題在工程上簡單之極,卻卡關多年無進展,可說是獨步全球的國際大笑話。經濟部說不是政治問題是技術問題,完全是怕政治責任而不敢講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