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爆發蟲災,「草地貪夜蛾」的幼蟲「秋行軍蟲」肆虐中國11省分,包括雲南、海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皆傳出災情,農委會今(1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秋行軍蟲繁殖力強、且成蟲飛行距離長,以往在美洲、非洲傳播,我國只需注意進口管道檢疫,如今中國也傳出疫情,須慎防成蟲從中國直接飛行、或循夏季西南氣流而來,正積極在國內布建監測點嚴防。
農試所助理研究員江明耀說明,秋行軍蟲原產於美洲,2016-2017年擴散到整個非洲,2018年傳播至印度,今年起從中南半島入侵到中國;成年的草地貪夜蛾雌蛾,一生約可以產下1000到1500個卵,其幼蟲孵化後以禾本科植物為主食,例如玉米,不僅會啃食作物的葉子、甚至會鑽進玉米穗中,致使玉米無法採收,造成重大農業損失。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2004年我國就將秋行軍蟲列入檢疫有害生物行列,過去蟲災多在美洲、非洲發生,與台灣相距甚遠;由於秋行軍蟲必須在活植物體上才能生存,不會跟隨穀物移動,成蟲卻有可能將卵產在機艙、貨櫃裡,因此檢疫的第一步主要著重在防止輸入貨物夾帶和交通工具上。
台灣水稻不利秋行軍蟲結蛹
馮海東說,中國爆發蟲災後,除了加強邊境關卡的檢疫,現在還得防範成蟲直接乘風飛到金、馬等靠近中國的離島,島上種植的高粱、小麥等作物,還有雜草,都是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至於稻米,因台灣稻米種植須經歷淹水期,不利於秋行軍蟲在土中結蛹,風險較小;且特別要小心颱風過境後的西南氣流,容易將中南半島的小型昆蟲帶進國內,風速越強、蟲飛得越遠。
為有效預防蟲害,農委會即日起將在特定可能受災區域,例如離島、或雲林以南的禾本科作物區,選定範圍布置監測點,利用性費洛蒙誘導,以偵查害蟲是否侵入台灣,最晚本月底設置完畢;對於高風險區入境的船舶、飛機均會加強檢疫;假如台灣真的發生蟲災,農委會也已準備好進行大範圍的性費洛蒙誘殺、或用殺蟲劑撲殺。
不過馮海東提醒,由於國內過去不曾出現秋行軍蟲,真正傳入的影響難以精確評估,希望貿易商可以配合做好自主管理,注意從特定產地進口貨品時有無夾帶害蟲。他還提到,秋行軍蟲頭部有明顯的倒Y型紋路,身體每一節都有4個黑點,農委會將製成宣傳單,廣向農民、地方政府發布,呼籲民眾一旦發現該害蟲,儘速通報防檢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