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科技企業大戰媒體,聯發科昨日發出聲明,指自由時報的報導與社論不斷扭曲報導,「報導常以不具名或無法證實的 「知情人士、業界人士、業界質疑」等方式,利用媒體資源打壓、抹黑聯發科技及蔡明介董事長,不但缺乏媒體報導應秉持的客觀公正原則,也誤導社會大眾。」聯發科強調不排除對其提告以維護公司名譽。
對岸持續對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招手,希望能開放讓兩岸IC設計彼此參股投資;而由於北京大力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中國的IC設計企業海思、展訊等快速發展,在後追趕聯發科。中國市場是全球半導體進口最大的市場,國內科技企業普遍感受到壓力,如果不能儘快因應,未來可能在中國市場被邊緣化。業者就認為台積電就是迫於此壓力而前往南京設12吋廠,聯發科感受的壓力則較台積電更大。
去年底是否開放IC設計的議題浮上檯面,但立法院與綠營皆反對,國內並有上百名學者聯署反對,在內閣看守階段,此議題就被擱置;520之後,自由時報報導聯發科透過各種管道對經濟部施壓遊說,並引來經濟部長李世光直呼「不可思議」,李還表示將進一步追查,若有官員無法應付壓力,會將該名官員調職。
日前自由時報又報導聯發科找來學者辦座談會「護航」,終於引發聯發科發表聲明,大動作的反擊。聲明中除了強調 「比照IC製造與封裝測試業規定,允許個案申請專業審查陸資投資IC設計業」目前是台灣半導體協會的共識外,也指責自由時報對聯發科「扭曲、打壓、抹黑」,用語相當強烈,也引發業界的議論。
聯發科的聲明全文如下:
「比照IC製造與封裝測試業規定,允許個案申請專業審查陸資投資IC設計業」目前是台灣半導體協會的共識。在2016年5月31日的台灣半導體協會IC設計產業策略委員會會議中,亦共同推舉吳重雨教授主持前述議題的溝通座談會,係因吳教授多年來擔任台灣半導體協會產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扮演台灣半導體業界與學界之間的橋樑,聲望與貢獻卓著,深受敬重。此一座談會,將邀請包含主管機關代表及有不同主張的學界、產業界人士共同參與,期望能透過溝通說明了解各方理念、整合共識,竟被自由時報扭曲為黑箱作業及為聯發科技護航。
除上述報導外,自由時報及特定學者因特定立場接連扭曲及誤導有關本公司對陸資投資IC設計業相關議題之立場。舉例而言,任何熟悉併購程序的從業人士,均應了解併購談判需耗費長時間的討論(例如鴻海收購夏普前後共花費四年時間),本公司業已於5月13日傑發科技交易案記者會上,說明本案歷經近一年的協商,交易時間並無非商業之外的考量,也與陸資投資IC設計議題無關。然自由時報仍於5月19日社論中影射聯發科技刻意選擇於520前宣布出售大陸轉投資公司。此外,報導常以不具名或無法證實的 「知情人士、業界人士、業界質疑」等方式,利用媒體資源打壓、抹黑聯發科技及蔡明介董事長,不但缺乏媒體報導應秉持的客觀公正原則,也誤導社會大眾。聯發科技在此強烈譴責相關報導與言論,任何影響公司聲譽與有損股東權益之報導,聯發科技不排除透過法律程序捍衛應有權利。
在此重申聯發科技對陸資投資IC設計業議題的一貫立場:從促進產業發展的角度,聯發科技認為在不危害國家安全、產業競爭力、國內就業的前提下,比照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業的管理辦法,允許有需求的企業提出投資申請,由政府專業、透明的審查制度把關。允許申請不等於無條件全面開放。允許申請陸資投資台灣IC設計業,可提供台灣企業與其他國際廠商相同的策略彈性,例如企業得以透過換股方式與大陸夥伴進行併購或策略合作。
另一方面,若有國家安全、產業發展、國內就業疑慮,也應由政府專業的審查機構把關,而非由輿論或特定媒體評斷。若無上述疑慮,企業依法及公司治理應有自主決定商業策略的權利及義務,以保障股東及員工權益。
聯發科技成立近20年,營運遍佈全世界共26個據點,全球超過15,000名員工,且在台員工超過9,000人。經過多年辛勤耕耘,聯發科技成為台灣第一大、全球第三大IC設計公司,蔡明介董事長與公司團隊的經營實力也獲得台灣及全球半導體業界的肯定,特定媒體與有心人士不應用輿論傷害台灣科技人長年累積的辛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