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紅色併購狂潮下 兩岸半導體產業的競合

2015-12-07 05:30

? 人氣

紅色供應鏈來襲,國內從半導體到面板廠商都有相當的壓力。(陳明仁攝)

紅色供應鏈來襲,國內從半導體到面板廠商都有相當的壓力。(陳明仁攝)

日前,紫光宣布未來五年將投資3000億人民幣於併購半導體廠商,並計畫於近期取得一家美國晶片廠,甚至傳聞將入股海力士。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曾直言,紫光有源源不絕的金援,台廠終將逃不過被併的命運。儘管受限於台灣法規,紫光目前暫停對台廠的併購,但一般認為僅是策略上的運用,紫光並不會放棄以台廠為收購目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陸資大舉併購台廠無疑將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但由於紫光在半導體發展的經驗與能力不足,收購台灣企業後,是否能像預期的讓中國半導體產業大躍進則有很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紫光欠缺經營能力。紫光不是一般私募基金,為了完成發展紅色供應鏈的使命,它必會涉入被併公司的經營。問題是,後進公司併購先進公司原本即違反企業進化原則。後進公司的知識能力不足,如何帶領其所併購的先進企業進一步發展?紫光有能力併購,但卻沒有能力經營。

其次是併購後的整合問題。紫光同時併購多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企業,欲將其整合成為一體,即使對併購經驗豐富的跨國企業來說,都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何況紫光這樣一個缺乏經驗的公司。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紫光將親手毀了其所併購的企業,不但很難壯大中國半導體產業,即使稍有成效,也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近來,又有傳聞紫光將再度尋求入股美光。美光在國際市場經過數十年的慘烈競爭,從競爭中發展出複雜且堅強的技術與經營能力,這些寶貴的經驗與智慧不是紫光一個併購就可以全盤獲得的。如果紫光將來真的併購美光,紫光是否有能力讓美光繼續在市場存活?

東亞四小龍以往發展策略均選擇按部就班由政府支援研發,一步一腳印的追求升級,沒有人採用併購先進國家企業的策略。日本是這樣,韓國與台灣也都是這樣。中國大陸自以為聰明的作法,實際上充滿風險且需付極高的成本,最後只會落得害人害己的結果,平白讓納稅人與投資者的血汗錢付諸流水。

筆者要問台灣企業,有信心將辛苦經營的心血交給趙偉國經營嗎?紫光併購台廠的目標只有一個,它要獲得技術。若紫光併購聯發科,它會專注在將聯發科的知識與技術轉移至其他大陸廠商,而無法也沒有能力顧及聯發科本身更高階的研發。屆時,高通要打敗聯發科就變得輕而易舉。這樣的合併是弱化整個兩岸半導體供應鏈的實力,對誰都沒有好處。

然而,只要一轉念,兩岸半導體供應鏈就可以大復活。這個轉念就是由台廠領導兩岸供應鏈的整合。台灣是資訊科技大國,在半導體產業發展具豐富經驗與先進技術,在許多領域佔有領先地位,扮演兩岸供應鏈的領導角色當之無愧。

試想,兩岸IC設計產業由聯發科領導較能與高通競爭,還是由展訊領導?晶圓代工產業由台積電領導比較能戰勝三星(或英特爾),還是由中芯國際?答案都很明顯。這樣的整合方式才是三星、高通、與英特爾所最懼怕的。

筆者建議,兩岸半導體產業的整合應以台灣企業入股大陸企業的方式進行,以台灣企業的技術結合大陸的市場,台灣廠商負責領導開拓新技術與高階產品領域,而大陸廠商則專注於製造發展。在此過程中,台灣企業將協助大陸企業發展技術,大陸企業的技術層次自然也會提升。如此才是穩健又雙贏的做法。

*作者為美國馬里蘭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