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臭氧層殺手」之稱的有害化學物質「一氟三氯甲烷」(CFC-11)近年排放量離奇上升,國際期刊《自然》22日刊出各國學者的權威研究,直指中國東北工廠違背國際公約,自2013年起,每年非法排放量暴增7000噸。若放任違法排放,受害的將會是地球與全體人類──科學家警告,CFC-11恐怕成為地球上長存的溫室氣體,而臭氧層破洞的恢復會延後數十年。
論文的主要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大氣化學家、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芮格比(Matt Rigby)說:「氯氟碳化合物是臭氧層耗盡的罪魁禍首。」另一位作者、南韓國立慶北大學(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朴順揚(Sunyoung Park,音譯)指出:「我們的測量顯示,來自中國工業區的汙染量『飆升』。」
A mystery source of banned, ozone-destroying chemicals has been pinpointed to eastern China https://t.co/VmrBoEiNAy
— CNN International (@cnni) 2019年5月22日
全球禁用「臭氧層殺手」,中國疑從6年前開始大量非法排放
「一氟三氯甲烷」是一種呈氣體或液體狀態的有毒化學物質,以往用於製作冷媒、殺蟲藥、滅火劑、乾洗劑和發泡劑等,吸入過量可能導致興奮、痙攣及麻醉狀態,且排放到大氣中會對臭氧造成嚴重破壞。因此,CFC-11被列於1987年各國簽訂的《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規定各國在2010年之前全面禁用,目前有196國簽署並理應遵守,中國也是締約國。
臭氧層位於大氣中的平流層,是臭氧分子(Ozone,O3)分布密度較高的地方,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1980年代科學家觀測到在兩極上空的臭氧層出現大洞,《蒙特婁議定書》簽訂後,CFC-11排放量穩步下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2016年研究發現,在全體人類的十幾年共同努力下,南極上方的臭氧層破洞已經縮小了4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整個印度的面積大小。
沒想到,去年5月夏威夷公立毛納羅亞觀測站(Mauna Loa Observatory)等偏遠設施的測量報告顯現,2013年自2017年CFC-11的排放量急遽上升,且來源就在東亞。法新社(AFP)報導,由於CFC-11的產生絕非自然形成,專家合理判斷,東亞的某處增加了非法排放。
英國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署」(EIA)去年7月發布實地調查報告表示,中國山東、河北至少21家發泡塑料工廠就是非法排放的兇手,其中有18間承認使用CFC-11,「承認非法使用時,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報告指出,中國塑膠產業使用CFC-11的情形非常普遍,「所有人都這麼做。」而中國當局在那之後無預警、無緣由地關閉幾家工廠,也使外界對這些工廠的質疑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