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發泡劑除了用於隔熱建材以外,也可以作為填縫劑,或是與其他建材結合成為實心牆板,是中國方興未艾的建築產業高度需求的材料。EIA訪問的一家工廠指出,CFC-11比較環保的替代物質更好生產,且每噸成本少了150美元(約新台幣4563元),在中國抓到違規頂多就是罰錢了事。
「中國每年增加的CFC-11排放量,占全世界的40%至60%」
在EIA環保組織研究的基礎上,各國的大氣專家組成國際研究小組,並蒐集日本與台灣的空氣汙染數據。期刊《自然》(Nature)論文表示,國際科學家發現,東亞其他地區包含台灣、日本、朝鮮半島都沒有CFC-11數據增加的現象,反而是中國東部的排放量自2013年暴增,特別是山東省與河北省,中國每年增加的CFC-11排放量,占全世界的40%至60%。
China factories releasing thousands of tonnes of illegal CFC gases, study finds https://t.co/Fz7SBtStq0
— The Guardian (@guardian) 2019年5月23日
延長臭氧層破洞恢復的時間,也可能加劇溫室效應
研究指出,這表明中國東部省分正在增加製造與使用CFC-11,明顯違背《蒙特婁議定書》的規定,也可能對氣候變遷有更嚴重的影響,包含延長臭氧層濃度恢復以往水準的時間。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CSIRO)氣候科學中心榮譽研究員弗雷澤(Paul Fraser)說:「如果CFC-11排放不減少,就會延遲南極臭氧層破洞恢復的時間,可能會延長數十年。」
衛星數據顯示,2017年南極臭氧層破洞單日最大值出現在9月11日,約為197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47個台灣。南極臭氧層破洞可能擴大,在人口密集的熱帶、中緯度地區,臭氧層濃度正在降低。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大氣物理學家海格(Joanna Haigh)去年已經提出嚴正警告,CFC-11排放量暴增的現象如果無法緩解,屆時氯氟碳化合物將可能成為全球長存的溫室氣體。氯氟碳化合物的溫室效果遠比甲烷(methane)、二氧化碳還強烈,20年前人類未發覺其帶來的危害,人類活動引起的暖化現象,在當時有10%可歸因於CFC-11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