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潛艦國造,行不通的方法與不切實際的理由

2016-06-21 06:20

? 人氣

中國宋級潛艇。(SteKrueBe/維基百科)
中國宋級潛艇。(SteKrueBe/維基百科)

欸……接下來談台灣嗎?跟他們比起來台灣 『只是』 少了些經驗,並且多了個獲取潛艦技術轉移的困難。不鬧了,老實說,最關鍵的是要有相當的靜音技術,和能將這些技術溶入的設計能力,這些可不是某個商業公司可以隨便提供的。台灣目前的作法,似乎是想拿George. W. Bush 2001年的軍售清單跟美國強賴,想說只要美國肯幫忙,一切就沒問題,不是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應該有這些能力,即使他們已經半個世紀沒碰柴油動力潛艇,但是他們不願意,而更糟糕的是,如果從美國的角度看,您可能也會認同美國不願意的理由。真正台灣得到技術轉移的困難,在於這些技術從台灣洩漏給中國的風險太高。這些技術要是幫助中共改良他們的潛艦,這些更安靜的潛艦將會對美國的航空母艦形成更嚴重的威脅,想到一艘航空母艦上有五,六千人,他們為什麼要冒這風險?他們甚至可能會阻止其他盟邦提供台灣可以對中共有幫助的技術,照這樣看來,台灣有希望取得的技術,應該是被確定比Kilo級還差的。所以,您認為台灣用十年能造出多安靜的潛艦呢?

反潛技術一直在進步,十年後造出來的潛艦需要面對的是中共十年後的反潛能力?太吵的潛艦在戰場上只是成為敵人的練習靶,萬一主政者發現太吵又不肯承認,那最可憐的,就是艦上的官兵了。

談到這裡,您可能已經不想問為什麼應該做了?先別氣餒,因為,如果我們發覺應該作的理由也不充分,那不就代表其實如果作不出來,對大局的影響也不大?

要討論潛艦的用途,也許有需要先釐清對柴油動力潛艦的了解,由其是它的弱點。首先,柴油潛艦很慢,或許您看到它們規格列出的水下航速都在二十海浬左右,實際上那二十海浬是極速,在那速度下,電池幾小時就會用光,通常只有接敵或是逃命的時候會用。為了維持水下續航力,經濟航速是每小時二到四海浬之間,即使是裝有AIP的也一樣,這是它們跟核子動力潛艦的重要差別。另外,它躲在水下光靠聽聲納,找到目標的範圍有限,加上它發射武器會產生洩漏行蹤的武器航跡與噪音,常是一次攻擊之後就得花時間逃離現場,這些讓它不太能在快節奏的戰場提供大的或是有時效性的作用,除非有大數量潛艦。偏偏它不但貴,大小維修需求又高,各國艦隊只有半數潛艦能出海的情況,並不少見。

談潛艦的常會提1982年的福克蘭島戰爭,阿根廷一艘德製209型San Luis號潛艦,攻擊英軍三次,雖然因為魚雷未爆而沒戰果,卻也讓英軍疲於奔命,反潛徒勞無功。有些人因此想像潛艦在阻止解放軍對台灣兩棲登陸戰能產生重大作用。他們沒從那裡學到的是,英軍倉促出兵,在福克蘭島附近徘徊兩個月以上才達成任務,這給了San Luis許多時間,它總共巡航了36天,平均來說12天找到一次機會,台灣海峽最窄不過100英哩,解放軍應該不會在海上晃來晃去,假設他們花六小時通過,如果按照福克蘭的相遇機率,一艘潛艦的平均攻擊機會是0.0208次。英軍緊張,主要是擔心他們的兩艘航空母艦,解放軍在對岸少說也有兩打機場可以用,沒事何必開航空母艦來?要是他們用一堆中小型的登陸艦,損失幾艘可能也不在乎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