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婦。
蕩婦一詞驚世駭俗,使人憤慨莫名,卻又想入非非。「婦」聽起來有一定年齡,做事該有分寸,適合用來稱呼具備足夠人生經驗、做事有判斷能力的人。傷風敗俗的事不該做,自己應該曉得。「蕩」則令人春心蕩漾、神魂顛倒, 想像著絲裙貼上西裝,心中小鹿亂撞。蕩婦帶有幾分一九五○年代黑色電影的風情,她們可能剛擺脫一樁離婚官司,穿著性感絲襪,不是孩子,也並非天使。雖然我們嚴詞譴責蕩婦,但也不得不承認,她們絕不無聊。
相較於蕩婦與通姦,一夫一妻制聽起來就……很單一,很無聊。一夫一妻制像某種舒服的座椅:「來嘛,跟我一起待在一夫一妻制裡。」也的確真的很好沒有錯。在情感、文化、性愛等層面上,一夫一妻制是這個社會的基石,令人感到安心。我們告訴自己,理智、健康、成熟的人不會濫交。通姦與蕩婦是另一個世界的事,與我們的安全天地無關。從這個角度來看,「蕩婦」不僅誘人又有趣,還是一種方便判斷的分類,除了帶有違反社會規範與道德的色彩,還是一種病態的象徵。這種想法其來有自。過去數十年來,許多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科學家,幾乎可說是膜拜一夫一妻制,崇尚選擇固定配偶的做法,堅稱女性那麼做「才自然」。某些人甚至宣稱,現代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其他的早期原人(hominin)卻灰飛煙滅,都要歸功異性戀伴侶制度。生物學家傳播的理論認為,女性的卵子很珍貴、要慎選孩子的爸,精子則四處大量播種。自達爾文開始,長久以來,靈長類學家就抱持一個無人提出異議的假設:擁有一個以上的伴侶對雄性有好處,雄性會爭奪雌性;性被動的雌性則只尋覓單單一個優秀的雄性配偶。心理健康專家與社會科學家也主張,人類的男男女女同樣「天生」註定或演化成要跳那支由性別決定的舞。幾乎所有的學說都告訴我們,通姦是離經叛道、荒謬絕倫的行為,女性尤其不該做這種事。
話雖如此……
女性有性欲,女性也會出軌,但這種事會惹惱群眾。生於美國的性教育家雪兒.海特(Shere Hite,譯註:美裔德國性教育家、女權主義者,出版過《海特性學報告》等暢銷性學讀物)曾因宣稱七成的女性出過軌,飽受抨擊、收到死亡威脅,不得不離開美國到歐洲定居。其他女性曾對配偶或伴侶出軌的比例調查,有的統計結果僅一三%,有的高達五○%;許多專家指出,由於坦承外遇的女性會被千夫所指,比男性拈花惹草承受多千百倍的社會壓力,真實人數應該比數據更高才對,畢竟誰會想誠實說出自己外遇?第二波女性主義(譯註:最初始於一九六○年代初的美國)已經過去數十年,今日的女性擁有更多自主權,賺錢能力變強,機會也多,再加上現在各種數位通訊方式發達,誠如社會學家所言,女性正在縮減外遇的男女比差距。我們只是不談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