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形容為「中國版的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今年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規劃獎項有生命科學、物質科學2個獎項,並將於今年於9月公佈得獎名單,明年也計畫多增設數學與電腦科學、技術2個獎項。
「看到手機,人們常常想起的是賈伯斯,但背後英雄可能是發明雷射、網路的物理學家,甚至是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讓大家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統。」未來論壇科學家委員會的輪值主席丁洪表示,「未來科學大獎」要頒給大中華地區內,在相關領域內做的最好的科學家,尤其是基礎科學。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未來論壇科學家委員會委員饒毅:「希望一百年以後人們會說,未來科學大獎對於中國的進步起了良性的作用。」
中國如何引領全球創新?中國有兩大獨步全球的優勢:「巨大的市場」、「先行先試」。未來論壇首屆輪值主席、金沙江創投總經理丁健表示,「未來科學大獎」向世界表達中國科學家以及企業家群體的決心,更誓言「中國科學家不應該僅僅在低端加工和山寨模仿中苟且。」
由中國頂尖科學學家、科技領袖號召成立的「未來科學大獎」,期許「做中國人自己的科學大獎」。獲獎者每人可獲得獎金100萬美金,第1屆將獎金全由中國人贊助,獎金多數來源為中國企業家。
中國有「未來科學大獎」 台灣有「唐獎」
打著「中國諾貝爾獎」的浩大聲勢,中國在2016年初,正式成立「未來科學大獎」,向世界展現中國科學力求精進的企圖心。其實,早在2014年,台灣企業家伊衍梁就效仿諾貝爾獎的精神,以發揚「盛唐」文化為核心概念,成立「唐獎」。
台灣媒體將唐獎形容為「東方諾貝爾獎」,唐獎一共有4大獎項,包括了「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每年2年1屆,由中央研究院辦理提名評選事宜,獲獎者可獲得獎金5000萬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