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因素是宗教。
西歐的宗教信仰程度相對較低,也一直處於同性婚姻合法化之領頭羊。丹麥、比利時、挪威、西班牙和瑞典是最早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在一些中東和非洲國家,信仰伊斯蘭教或「保守新教」宗教,這些國家對同性戀有最不寬容的態度。非洲和亞洲幾乎一半的國家,同性性行為是非法的。其中60%至98%的人認為「宗教永遠是重要的」——這遠遠高於歐洲,在歐洲所有國家同性性行為都合法。
雖然更富裕、更民主以及更弱宗教信仰的國家對同性戀往往更加寬容,但仍有許多例外。譬如,中國的宗教信仰水平低,但民意調查顯示,與他們的鄰居台灣相比,中國人對同性戀權利的支持要少得多。
態度轉變
各國在經濟發展、民主和宗教方面總存在不同。那麼,為什麼過去20年來對同性戀的態度和政策變化如此之大?
一個觀點是世代——隨著年齡較大的一代人過世,年輕一代對同性戀多是持自由態度。另一個說法是其實不同世代都可能改變對同性戀的觀點,一些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另外,在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流行文化和媒體似乎對此有所幫助。譬如,從1990年代開始,西方一些非常受歡迎的同性戀電視角色,如喜劇「威爾與格蕾絲」(Will and Grace)中的威爾,以及艾倫狄珍妮絲(Ellen DeGeneres )這樣的電視人物開始出現。流行文化使得那些不一定在生活中認識同性戀者的人,有可能經由觀看電視認識了一個同性戀者。
現實生活中的接觸也很重要,因為人很難討厭自己的同性戀家人或朋友。
1993年,有22%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有親密的朋友或家庭成員是同性戀者,至2013年,數據增加至65%。因此,鼓勵人們自我揭露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出櫃運動十分成功。
儘管如此,不能假設所有國家遲早會引入支持同性戀的法律。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來自西方的「進口物」,覺得美國和歐洲正在利用經濟力量,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給他們。例如,2009年烏干達考慮研擬一項法案,該法案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判同性性行為死刑。許多國家威脅要削減資金協助烏干達作為回應,世界銀行推遲了9000萬美元的貸款。
此外,土耳其一直在掙扎於在「支持保守的伊斯蘭觀點」和「維持歐盟支持的政策」中行走。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汶萊最初決定對同性性行為處以死刑可能是為了吸引穆斯林旅客和投資者。在其他地方,政治候選人可能會支持對同性戀更嚴厲的法律,以此作為宣傳和獲得公眾支持。
總之,許多國家對同性戀的態度和政策顯然正在發生變化,更為寬容。但是,其他國家是否將追隨這些腳步,尚難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