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北京反擊,貿易戰難了,企業更成俎上肉

2019-06-05 07:30

? 人氣

但不管北京是基於攻擊或防衛而祭出此制度,那些跨國大企業、供應鏈中的要角,更容易陷入「順了姑意拂嫂意」、成為兩國相爭下的俎上肉;中國去年進口金額2.13兆美元,雖然低於美國的2.6兆美元,但已經是全球第2大進口市場,更遠大於排名第3名德國1.28兆美元的進口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早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LCD、汽車、大宗物質…..的市場;中國固然因技術不如人而對美國的半導體需求殷切,但換個角度看,當博通、美光、超微半導體、德州儀器與賽靈思等美國半導體企業,來自中國營收占比多在3-5成時,也必須考量遵守禁令對企業的打擊。北京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推出,不能阻擋美國政府的禁令,但至少會讓各國企業碰上「美國禁令」、衡量是否要對中國斷貨時,會再多斟酌考量一番。

至於官方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內容當然不外是宣告北京立場、痛責美方「出爾反爾、不講誠信」,把貿易戰升高責任歸於美方,藉以對內對外爭取支持─白皮書最後就強調「中國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其意就在爭取其它國家支持。雖然《華爾街日報》解讀說白皮書表面強硬、實則暗示願重啟談判,不過,北京從頭到尾都一直表示願意談判解決爭端,只是無法接受美國不合理的條件,目前來看中美尚無人願意在「關鍵利益」問題上讓步,外界多已不再對6月下旬G20峰會,可藉著「川習會」就達成協議抱有期望。

在中美貿易戰已不是「單純貿易戰」情勢下,不論是否有、或何時達成一個協議,中美關係已「回不去」,彼此的競爭會持續經年;美國固然有隨意「頒布出口禁令」的權利、且已為之多年,中國新宣布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也宣告類似手法的「制度化」;許多國家固然已陷入是否選邊的焦慮中,但同時未來企業被捲入、被迫表態甚至選邊的機率提高。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香格里拉對話」中的演講,其實就可看出各國的焦慮與危機感。

雖然郭台銘在中國有龐大的商業利益,但他要蔡政府不該偏向美國,避免將台灣推向不可預測的危險之中,有其一定的道理;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就直說:世界各國都不想選邊站。政府固然該避免過早、過頭的先選邊、表態,與中美兩方同樣密切的台灣企業,更是只能低調、避免選邊表態,而且作好萬一被迫要選邊時的因應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