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化天翻地覆,學校變化卻像是花拳繡腿,幾乎不動如山。在工業時代之初(0G通訊),以製造「一紙文憑」供應人力資源為原型的教育體制誕生,至今即將邁入5G時代,該體制仍然非常穩固。工業革命之後的學校教育體系,固然消除了文盲,提升了廣大人民的識字、文化水平與科學認知,然而以工業大規模生產過程所需而設計的教育理念,在快速變遷、日新月異的行動通訊5G時代,還能夠培養學生面對新時代嗎?
因此,美國一些知名的新創企業在招聘時已不再要求文憑,算是對傳統教育的不信任投票。因為只重短期目標,幼兒園所言的「school readiness」、中小學所言的「college readiness」、大學所言的「career readiness」,都似乎難以培養面對時代巨變所需的創意、應對變局的長遠發展能力。
應對5G未來,需要培養從容、自信與彈性應變能力,然而觀察目前亞洲學校教育體系,仍然常見以反覆考試打擊學生信心,以主流觀點要求學生記憶標準答案。例如,高中教材繁複細瑣,上課時數遠多過歐美國家。正如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副董事長李佳芬女士在《聯合報民意論壇》投書所言:「我們將孩子當超人來要求,卻又將孩子視同文盲來教育。我們將堂課視為知識來源的唯一場域,將老師教學視為獲取知識的唯一管道。……我們其實只相信所有的能力只在一張考試卷上。」殘酷的現實是,就像網紅、YouTuber、電競職業賽手等這些「職業」在十年前並不存在一樣,下一代未來的新職業型態,現在也還不存在。那麼,學校花大量時間傳授上網搜尋就可以找到的大量知識細節,要求學生背誦這些材料,並以閉卷(closed-book)考試來測驗成效與排名成績,這種學校教育還有很大價值嗎?
旅美企業家黃瑞循的新書《鍵盤三十三》(台北,大陸書局)裡,也提出不少他山之石的經驗與反思。例如,他以親身參與紐約布朗士科學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為期兩日的畢業典禮為例:「畢業典禮會花兩天的時間,最大部份的時間花在頒獎上面。讓我非常驚奇的是這幾百個畢業生,每個人都獲獎,也都在所有家長和畢業生的歡呼掌聲中上台領獎。獎狀與獎品由班導師拿著,然後交給校長頒獎,校長跟畢業生握手恭喜,然後畢業生跟班導師握手或擁抱。
「……獲獎的理由林林總總,五花八門,學業(又分閱讀、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操行、體育、音樂、特殊才藝、服務、出勤、以及特殊表現或貢獻,都是頒獎的理由。當然,有的畢業生獲頒許多獎,上台許多次。最重要的是,每一位畢業生都獲獎,每一位畢業生都有機會上台領獎,讓全體師生與家長鼓掌喝采,這兩天就在掌聲與笑聲中過去。
「……由於我曾從事過教育工作,整個歷程中,我越來越同意布朗士科學高中的作法。十二年的國家義務教育歷程中,如果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整個學校系統仍無法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專長與優點,而加以獎勵,不是辜負了國家義務教育的使命與學生家長的付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