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滋味的不堪真相──你愛吃的巧克力,可能來自12歲童工之手《華郵》深入西非血汗可可農場

2019-06-07 10:10

? 人氣

童工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這是一種奴役」

「我承認這是一種奴役。他們還是孩子,有權接受教育,但他們今天在這裡工作,而且還是他們的『老闆』把錢拿走。」不願具名的雇主表示,他把酬勞支付給負責管理這群男孩的「大老闆」,每位童工一周的薪資大約是9美元(新台幣280元),但他們往往只能拿到薪水的一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這群童工的勞動條件十分惡劣,但相對於更加貧窮的母國,在象牙工作海岸工作已經象徵「更好的生活」。「在布吉納法索沒有錢」,12歲就離鄉背井工作的卡里姆(Karim)說:「來這裡工作才能賺錢吃飯」,卡理姆驕傲地說自己前陣子寄了34美元(新台幣約1065元),更表示想留在象牙海岸繼續工作賺錢。

相較之下,13歲的阿布德納姆(Aboudnamune)則陰沉許多,兩年前開始在可可農場工作的他,很希望能與父母見面:「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沒見到他們)了。」阿布德納姆也說,在農場的生活「有些艱難」,「我們很餓,而且只賺了一點點錢。」

對抗童工問題 大廠空有承諾而無制裁

事實上,西非國家的可可農場雇用童工一事早已不是新聞,為了回應民眾對該議題的關切,避免政府出手監管,數家美國巧克力製造商早在2001年就簽訂了一項協議,表示將聯合制定認證標準,確保沒有「最糟糕型態的童工」參與旗下巧克力產品的生產過程,並推動將童工排除在供應鏈外,承諾在4年內根除童工的雇用,但20年過去,這個承諾始終沒有被履行,期限推遲了數次之後,巧克力產業最新訂定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減少70%的童工數量,零童工的願景已不存在。

雖然這些企業都發出聲明,強調已對童工問題採取行動,透過建設學校、建議農民改良生產方式等手段,以此減少對童工的依賴,但沒有一家能夠保證旗下的巧克力產品都是在「零童工」的情況下製造。致力於終結可可業童工問題的組織「發聲網絡」(Voice Network)負責人方丹(Antonie Fountain)更反駁稱,企業的行動每每僅是為了吸引媒體報導,好讓外界以為它們已付出足夠努力,「它們總是做得太少、太遲。」

方丹認為,童工問題之所以持續存在,是因為沒有強制力迫使企業做出改變「如果這些企業沒有達成零童工目標,會面臨多少罰款、被判處多少刑期?沒有……沒有任何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