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英文會打擊工會嗎?

2016-07-05 06:10

? 人氣

華航勞資雙方24日下午四時於勞動部進行協調談判,在達成初步共識後,為時21小時35分的空服員罷工終於落幕。(顏麟宇攝)

華航勞資雙方24日下午四時於勞動部進行協調談判,在達成初步共識後,為時21小時35分的空服員罷工終於落幕。(顏麟宇攝)

過去一週,華航罷工英國脫歐的後續效應吸引了台灣社會很大的注意,也不禁令筆者聯想起1980年代中期,風起雲湧的工會運動對英國政治經濟發展所產生長遠的影響。筆者不知道,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以鐵娘子為「榜樣」的蔡英文總統,是否會像當時的保守黨政府一樣打擊工會,讓民進黨政府又繞一次「髮夾彎」? 且兩相比較,台灣伺機而動,醞釀罷工的其他工會,尤其是國營企業,比起當時英國的狀況,恐怕正當性與號召力皆嫌不足,需三思而後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0624-華航空服員罷工落幕,南京東路現場。(顏麟宇攝)
華航空服員罷工落幕,南京東路現場。(顏麟宇攝)

發生1984-1985年,由全國礦工工會(NUM) 發起的大罷工,是英國工會與政府最劍拔弩張的衝突時刻。事件起因於英國國家煤炭局在1984年宣布一項決議: 國家煤炭局將關閉20個礦場。兩萬礦工將因此失業,英格蘭北部和威爾士的許多社區將會失去其主要的就業來源。1984年3月12日,全國礦工協會的主席阿瑟·斯卡吉爾宣布將進行全國總罷工,並呼籲全國礦工協會在所有礦區工作的會員全力配合。   

這場大罷工顯然比起華航的狀況更具正當性:因為早在1982年,約克郡的礦工即表示,如果關閉煤礦的理由是由於礦藏枯竭或者遭遇地質開採困難,他們絕對不會罷工。但是面對這樣的挑戰,當時英國政府的態度竟然沒有任何同情,且打算長期抗戰: 政府開始將部分燃煤發電廠轉換成石油發電廠,招募公路運輸經營者的車隊,一旦鐵路職工出於「階級同情」也罷工支持礦工時,就以汽車車隊運輸煤炭等準備工作,以防止出現1974年「大停電」,令政府癱瘓的歷史重演。

事實上,除了政府的態度強硬且早有準備之外,礦工工會的罷工運動在開始時即敗象已露。首先,全國工會大會(TUC) 並沒有支持礦工,鋼鐵工會也沒有支持罷工 (雖然在4年前礦工曾經支持過他們);電器、電子、電信和管道工會甚至被懷疑從「窩裡反」,向政府提供情報分化工會。

此外,罷工者對「上工者」及記者的敵視甚至暴力事件也是層出不窮,導致罷工運動無法獲得社會大眾廣泛的支持與同情。蓋洛普1984年7月的一項民意調查詢問民眾,更同情僱主還是更同情礦工,40%的受訪者表示同情僱主,33%的同情礦工,19%誰也不同情,8%說不知道。當1984年12月5-10日再問同樣問題時, 51%的人同情僱主,26%的同情礦工,18%的兩者都不同情,5%說不知道。1984年7月問民眾是否接受礦工的(罷工)方式時,15%的接受,79%的不接受,6%的不知道。當1984年12月5-10日再問同樣問題時,9%的人說礦工負責任,84%的說礦工不負責任,7%說不知道。

柴契爾政府打擊工會對後來英國的政經發展是優是劣,事實上評價兩極。但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在一九七九年鐵娘子上台時,英國人均所得相當於美國的百分之七十六;二○○七年,這項比重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三,在七大工業國中,英國僅次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生產力也大幅提升: 一九七九年時,英國工人平均產值是美國的百分之七十五;二十八年後,這項比重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五。

也許就像電影「堅固柔情」中柴契爾父親所說: 「假裝人人平等是沒有好處的。」

*作者為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