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穿了,這部影片的不合理安排,就是為了讓蔡政府獨佔民主化的光環、獨佔臺美友好關係的功績,來為她看來非常艱辛的競選連任之路加分。但外交部這樣不公正的態度,是不會受到社會上有識之士、甚至部內外交戰線同仁的認可。
二、過份凸顯海外獨派在《臺灣關係法》立法過程中的貢獻,卻選擇性忽略其他人士的付出,尤其是當年的政府官員與外交人員:
在這邊跟大家透露一個重要訊息:其實,「林雨祥」並不完全是一個虛擬人物,而很可能是影射海外獨派大老、長老教會牧師「王能祥」。王牧師是海外獨派政治團體「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的重要成員,曾協助FAPA對美國參、眾兩院議員的遊說工作。4月19日,他在台北發表新書「美國國會前叩門的唐吉軻德——你應該知道的臺灣關係法」,大力宣揚海外獨派是推動《臺灣關係法》的重要推手;就這麼巧,外交部在同一天發佈上述影片,主人翁的名字也有一個「祥」字。再者,片中兩位男主角最後合唱一曲「黃昏的故鄉」,這是海外獨派最愛傳唱的歌謠,更是證實了「林雨祥」就是海外獨派人士的身份。
其實,相信多數國人同胞,對不分黨派、曾推動臺美關係發展的前輩,都抱持著高度的尊敬與感謝。王牧師基於對臺灣的熱愛,以一介平民的身份,積極投身《臺灣關係法》的立法工作,也深值我們感佩。但民進黨執政下的外交部僅刻意凸顯、放大海外獨派的貢獻,卻完全不提其他人士的關鍵努力,是對歷史的蔑視,也陷王牧師於不義。
事實上,從美國總統尼克森於1972年訪問中國大陸並簽署《上海公報》起,到卡特總統決定自1979年元旦起與我國斷交,並在1979年4月10日簽署《臺灣關係法》的整段過程,由蔣經國前總統領導的國民黨政府官員,以及挺身而出支持當時政府推動相關外交工作的民間賢達,可謂不乏其人,至少包括:
坐鎮中樞:蔣經國前總統、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前外交部部長沈昌煥(參與擬定應變計畫,斷交後辭職負責)、時任外交部常務次長,協助蔣前總統起草斷交應處方案的錢復等人。
駐節華府:駐美大使沈劍虹、政治組全體同仁(包括後來擔任外長的一等秘書程建人)及國會組全體同仁(包括胡旭光公使),乃至斷交後銜命擔任談判代表團團長的楊西崑次長等人
法律顧問:包括法學泰斗丘宏達教授、熊玠教授、知名律師丁懋松、陳長文、徐小波等人
企業人士:包括當時的中國石油公司董事長胡新南、台電公司董事長陳蘭皋,以及辜濂松、侯貞雄、衣治凡、張安平、徐小波、苗豐強等自費前往美國推動國會遊說工作的知名企業家(其事蹟請詳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