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林萬億:4大面向著手 迎接台灣理想高齡社會

2016-07-08 06:40

? 人氣

在輔導就業方面,如何打造友善的銀髮工作環境也很重要。例如,美國麥當勞速食連鎖店會僱用銀髮店員,可惜的是工作流程並未針對銀髮族設計,造成其餐點配送遲緩,因此產生了挫折感,倘若能建立符合銀髮族的工作流程,不僅能讓銀髮員工工作愉快,銀髮員工甚至可做為企業活招牌,讓形象加分招徠更多生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外,我覺得「說故事專家」也是很適合銀髮族二度就業的機會。很多傳統的民間習俗文化已經逐漸失傳,只有長輩才知道來龍去脈,如果銀髮族能在各地中小學校說故事給孩子們聽,一方面讓文化有所傳承,使孩子們更了解所生長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可讓長者感覺被「需要」,例如美術館、博物館的導覽員與解說員就很適合,能讓中高齡人力被再運用。

社會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老年生活,除了經濟安全之外,仍需要有一定的社會參與,才會覺得自己活得像人。這點,我覺得必須在主動連結老人退休前經驗,與現在環境之間下工夫,讓老人有被國家、被社會持續需要的感覺,協助老人在適合的領域二度就業,某種程度上就能達成這樣的功效。

放眼世界主要國家例如歐洲,在進入高齡社會之前,都有一段準備期,降低整體社會在進入高齡社會之後的不安、焦慮。比較例外的是日本,在1980年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7%,可是10年後、1990年,大幅成長到14%,台灣的軌跡和日本非常相像,日本經驗成為重要參考來源。

銀髮族就業輔導。(取自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銀髮族就業輔導。(取自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面向2:社會照顧 規劃居住、交通的無障礙環境

再來談到住的部分。目前政府所推動的社會住宅政策,其中有一部分將設計做為銀髮族居住之,這不僅是蓋房子而已,而是要在住所中規劃「無障礙」環境,讓銀髮族不會產生「居住障礙」。例如中南部習慣蓋透天厝,一蓋就是3、4層樓,室內只有樓梯、沒有電梯,年輕時還爬得上去,老了以後幾乎只能在1樓活動,連上樓祭拜祖先都有困難,讓年老者產生居住障礙。

因此我曾跟部分建築公會建議,與其一直蓋房子、擔心業績,不如好好的幫現有的透天厝、中古屋,改建成動線、格局都適合老人的環境,商機也不小,又能為長者建立一個無障礙的居住環境。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體認到一件事,在面對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這樣一個外部環境轉變的當下,各個產業在投入產品開發時,都必須重新思考,建築業如此, 金融商品也是,要從人民因應環境的轉變所產生的新需求,來重新思考;要以人和新環境互動之後的結果,做為開發新服務、新產品的依據,而不是一直都從人可以操控環境的角度出發。

無障礙空間的重要性,還不僅止於住,交通上的無障礙也非常重要。舉例來說,包括人車分流、老人步行專用道,乃至於人行道是否有透水、防滑等設計,這些都應該加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