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內戰結局今(13)天揭曉,面對「英軍」陸戰、空戰齊發,即便賴神也是孤掌難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最終飲恨落敗。自民進黨總統初選開打至落幕,賴沒人、沒錢、沒資源,可謂一人孤軍奮戰,憑恃個人光環,撐完整場「不對稱」戰爭;而在民調結果出爐前夕,賴在淒風苦雨中完成車隊掃街,一路走來宛如苦行,箇中滋味,唯有本人知曉。
賴清德出身新北市萬里,為礦工之子,家境貧寒,由母親一手帶大。賴自幼苦讀、勤奮向學,為村莊內第一位建中生,也成功當上醫師,光耀門楣,但因緣際會「棄醫從政」,自始展開個人政治生涯。而在初選期間,對於外界戲稱他為「獨派金孫」,頗不以為然。
擔任過12年立委、7年市長、1年多行政院長,賴清德一直是台灣政治明星。回顧其仕途,亦可謂一帆風順,參選國大代表、立委、台南市長均未嚐敗績;而在台南市長連任時,賴更以7成3的高得票率,創下台灣選舉史上縣市長、直轄市長的最高紀錄,奠定其黨內一方之霸的地位,更將賴推上政治生涯高峰。
賴清德勇於任事、蔡英文陣營眼中就是「突襲」
不過,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潰敗,北上接任閣揆的賴清德難辭其咎。勇於負責的賴清德也在第一時間向總統請辭,儘管一度被慰留以「穩定政局」,但最後賴自認「時間到了」,只得黯然離去,這恐怕是其政治路上一大挫敗,如今黨內初選再次敗陣,將再添一筆。
黨內同志總以務實、正直、勇於任事形容賴清德,但在不同立場的人眼中,這份堅持就成了「執拗」。民進黨困境、台灣局勢險峻、基於土地的使命及基層焦慮等用詞,都是他正當化登記參選的說詞,然在蔡英文陣營眼中就是「突襲」,也難以諒解,更導致雙方陣營激烈攻防,如今初選結束,選後可否團結,成為一大隱憂。
賴清德為何落敗?初選期拉長、缺乏戰略思維二大原因
為何原先擁有高民調支持度的賴清德會落敗?黨內分析,最主要原因在於初選期程拉長,不利糧馬匱乏的賴陣營。原先規劃速戰速決,力求一鼓作氣搶得總統提名,卻錯估形勢,忘了「挺英」掌握中執會多數,以致戰線不斷拉長,終局就是「賴竭蔡盈」。
另一方面,賴清德陣營缺乏戰略思維,亦是一大罩門。自最早的「一書打天下」,儘管到後期增加不少地方參訪、校園演講,也上輕鬆的網路節目,或開直播與年輕選民「搏感情」,賴確實做了不少嘗試,但國政論述難有新意,無法與蔡英文作出市場區隔,僅不斷強調「唯有清流勝韓流」,自然難以擴大支持群眾。
蔡英文陣營啟動「大選層級」的陸空戰
反觀蔡陣營,蔡英文在初選期間勤走基層,爭取支持,其操盤系統也早已啟動「大選層級」的陸空戰,串聯各縣市小英之友會、挺英黨公職、籌組蔡英文候選會,以落實組織操兵;又因居總統要職,蔡本身就具有高聲量,在最後階段則以「助英台(指助蔡英文保台)」為任務代號,以手機簡訊、Line、社群平台強化宣傳力道。
另外,在最後關鍵階段,黨內派系紛紛表態,除了原先就「挺英」不遺餘力的英系、海派,正國會、綠色友誼連線亦在民調前一週從原先開放態度分別轉為挺蔡、友蔡;而黨內要角如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桃園市長鄭文燦,甚至連行政院長蘇貞昌都亦表態,黨公職幾乎一面倒挺英,賴清德只能以「勢單力薄」形容。因此,在蔡陣營陸空軍齊發、掌握多數黨內支持的情況下,成功逆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