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女性政治人物比例增加,被視為台灣性別平權一大里程碑。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表示,整體台灣社會對於女性友善程度、信任感高,回饋至選舉面,確實較易獲得選民親睞,「是正面大於負面、正向支持大於不信任或懷疑」,但真的當選後,女性長期投入政治工作後,劣勢比男性大。
吳思瑤並提出三點理由。第一,由於政治屬於長工時、幾乎沒有休息的工作,女性在體力、健康上的負荷,確實比較辛苦;第二,女性在傳統上仍受「家庭」羈絆,多有照顧家庭、結婚生子的既定印象,因此,在政治圈內,表現卓越的女性未婚比例高,「個人選擇家庭的機會,相對受限了。」
第三,在實質層面上,吳思瑤指出,政治圈的氛圍仍較由男性主導,儘管問政上「巾幗不讓鬚眉」,但實際在跑基層的過程,女性較難與地方「搏感情」、「交陪」,這在期待民意代表必須「搏暖」的社會,「不算是我們的專長」,對女性較為不利。
「男生女生配」沒問題 「女女」正副總統恐遭受質疑?
曾任民進黨婦女部主任、現任國際部主任、立委的林靜儀則表示,台灣女性國會議員的比例占38.1%,連北歐國家都稱羨,直說「你們台灣這麼好」,可見台灣在性別平權、推動女性參政的成績確實不錯。
但林靜儀也說,檢視上屆總統大選,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等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都是男女各半,台灣社會似乎已經習慣、覺得一男一女搭配實屬合理,但如果正副總統均為女性,所面臨的「疑問」一定比兩位都是男性高。
另外,林靜儀也指出,社會文化對於性別期待不同,台灣社會期待女性政治人物兼顧家庭,「但我們不會對男性說,你先兼顧家庭,再來參與公共事務」;在男性政治人物在新聞報導上,扣除緋聞外,多是強調事業成功、不分晝夜的工作。
林靜儀進一步說,在醫界、政界,儘管女性的實力不會因為「性別」被掩蓋,但台灣社會對於女性總有既定期待,例如倘若女性政治人物未婚,就會被媒體追問「什麼時候要結婚?」如是已婚,就會被問到「如何兼顧家庭?」儘管這不是故意歧視,但這些「假設」就隱含了「或許事業成功,可是沒有照顧家庭、生小孩或結婚,還是不夠好。」這些觀念都需要時間改變。
坦言國民黨走「家父長式」路線 李彥秀:應兼容並蓄
台北市議員出身的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則表示,台灣社會對於「女性從政」的友善程度,比以往好很多,或許在城鄉差距有一些落差,但以她參選經驗來看,女性在市議員選舉、特別是都會區,女性議員的得票都會排在前頭,「得票經營上會比男性吃香。」
不過,李彥秀也指出,在實際面上,女性民意代表與職業婦女相同,多數須承擔社會所賦予的「家庭任務」,亦有多重身份,可能是女兒、太太、媽媽,必須各方兼顧,不像男立委可以全心全意在第一線工作,「家庭任務就交給家人。」但就工作上,以本立委為例,國民黨女立委不只被關注度高,表現也不輸男立委。
至於國民黨內部文化對於「女性參政」的看法,李彥秀說,國民黨是一個重視家父、倫理關係的政黨,議題討論上多採「家父長式」模式,「這有優點也有缺點」,倘若國民黨想要在某些議題上改變,「恐怕第一時間,必須兼容並蓄去傾聽不同的聲音(指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