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文蔚觀點:今日日本,明日臺灣─高齡化的數位落差

2019-06-17 06:50

? 人氣

數位科技可以強化老人照護。(取自sabinevanerp@pixabay/CC0)

數位科技可以強化老人照護。(取自sabinevanerp@pixabay/CC0)

報載嘉義竹崎分局鹿滿派出所曾恆彬、鄭貿升警員,5月9日下午2點進行獨居老人關懷訪視時,發現一位老人中午送餐便當仍掛門把上,顯然發生狀況,於是朝屋內呼喊,屋內傳來微弱的呼救聲,所幸及時搶救,把奄奄一息的老人送醫,避免一樁悲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個故事中的獨居老人並不是孤單的例證,嘉義縣是全國人口最老化的縣市,老年人口比例18.61%全國最高, 放眼全國的統計資料,107年3月底我國戶籍登記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331萬人,占總人口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但針對獨居老人的照顧,靠警察關懷訪視是否即時?有無其他數位科技的照顧方式?值得深思。

亞洲國家面臨少子化與老年化的雙重衝擊,「獨居家庭」(又稱一人家庭)現象在日本、香港與臺灣湧現。根據日本《情報通信白皮書:平成30(2018)年版》指出,獨居家庭正在增加,預測2040年一人家庭的比例將達到40%左右,其中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獨居增加的幅度尤為顯著。和其他國家獨居家庭占全國總戶數比率相比,美國1.6%,德國3.7%,瑞典1.7%,日本四成的數值讓人瞠目結舌。

少子化、高齡化的人口難題,一直困擾日本社會。
少子化、高齡化的人口難題,一直困擾日本社會。

根據調查,相對於美、英、德國家,日本人對於運用社群媒體交新朋友、尋找慰藉、深化社交關係等,都興趣缺缺,隨著獨居時代來到,不僅僅社區的社交、經濟與文化生活日漸蕭條,想要靠網路電子商務、社群互動與影音娛樂來改善銀髮族生活,面對銀髮族資訊近用的意願低落,恐怕造成社會整體發展的停頓。因此,日本積極希望透過數位科技,一方面,提高老人家的資訊素養,強化和社會的連結,導入遠距的醫療照;讓人驚訝的是,日本政府希望透過數位科技,提升銀髮族的勞動參與率。

其實臺灣高齡化的狀況也不遑多讓,亞洲市調機構凱度2018年的研究指出,臺灣獨居家庭高達兩百七十五萬戶,占全臺家戶數的32%,「二人戶」也接近二成。如果深究銀髮族的生活狀況,根據內政部調查,全臺「每五個獨居戶,就有一位獨居老人」。香港於2018年公布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長者》也顯示,全港有超過十五萬名獨居老人,占整體老年人口約13%。在在顯示老年化與少子化衝擊下,獨居現象日漸普遍。相較文化趨勢作家劉黎兒以〈極品一人家庭〉描述單身生活的浪漫,衡諸現實,臺灣正面臨銀髮族缺乏陪伴、照顧與醫療的窘境,而其中偏鄉地區更是雪上加霜,「極品」兩字讓人難以感到美好。

事實上,數位科技可以更無微不至地照顧獨居老人,身邊的穿戴裝置與智慧輔具,可讓遠方親友和醫療體系,獲悉老人心跳、血壓等生理數值,或透過智慧床墊,了解睡眠狀況與臥床活動。更重要的,還有監測跌倒、提醒用藥、居家影像監控等裝置,都能協助實現在宅照護。如果能夠更全面在偏鄉推動「智慧長照」,整合資通訊科技應用,由資訊教師、培訓課程與陪伴,讓科技走進有需求的家庭中,給離鄉背井的青年機會,依舊可以遠距照顧家人,在警察關懷訪視、長照系統建構等政策推動的同時,如果能同步推動,應當可以帶給村莊裡獨居的長者更即時的照顧,更確保老者的平安。

台灣與主要國家高齡化變遷比較
台灣與主要國家高齡化變遷比較

同時,許多退休人士保有工作能力與職場經驗,如果有良好的媒合平臺,退而不休,並非夢想。日本正在推動的眾包(Crowdsourcing)平臺,正是解決鄉村工作機會缺少問題,把退休人士拉進勞動市場的方法。由政府、私部門、NPO三方協作,透過社群媒體平臺,媒合大城市如東京與鄉下的遠距工作者, 偏鄉民眾與老人家,得以透過在地生產與在地消費的模式,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今日日本,明日臺灣!高齡化社會勢不可檔,這些年我和同事一起在宜蘭、花蓮,推動銀髮族運用健康雲長期監控血壓的變化,讓家人叮嚀老人家按時服藥與回診。願意定期量測者不多,能夠自行把訊息送到雲端者更少,在在顯示出數位落差很難一時填平。每次看到偏鄉老人醫療資源不足,心中總有些忿忿不平,大家繳交的健保費一樣,為什麼醫療資源卻有天壤之別?我們何不及早提供銀髮族更多資訊近用的機會,讓老人家懂得也善於使用智慧型手機、智慧手環或更新型的照顧裝置,甚至能夠參與更多文化或經濟的活動,或許我們可以更早於日本,營造出更友善的銀髮社會。

*作者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宜蘭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