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學校原住民語教師 遠低於法定比率」
施正鋒表示,《原教法》規定,原住民重點學校聘任具原住民族身分之教師比率,應不得低於學校教師員額1/3,或不得低於原住民學生占該校學生數之比率,但目前各級學校「專人專任」的原住民族語教師比率,卻遠遠低於法定比率。
以目前各大學開設的「原住民專班」為例,各大學一開始推動時,都會以原住民教師難尋為由,先找人類學、語言學系的漢人學者授課,「但漢人學者占了缺,心不見得用在這邊,未必想做原住民族相關研究」,以目前學界「學長帶學弟妹」的潛規則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的職缺,早就已經被卡死,加上現在「少子化」,教育部對於大學專任教師職缺採「遇缺不補」政策,原住民教師要取得專任缺難上加難。
施正鋒指出,同樣是少數族群,客家族群因為客委會有補助3個客家學院,客家族語學者較有機會取得專任缺,相對之下,目前各大學原民專班,幾乎都是兼任缺,教育部對專班的兼任講師,僅按照人頭一個人補助10萬元或20萬元。
「教育部原教經費 沒有用在刀口上」
施正鋒說明,教育部在執行每年1.9%原教經費過程,有一個缺點,為了消化法定預算,往往把補助用在跟原住民沒有直接相關的補助,教育部的官僚因都是師範體系出身,在審查相關補助經費時,多半會找師範體系的外部委員審查,原住民學者被教育部找去,通常是審查特殊教育預算,被當作多元文化門面,結果就是導致原教經費,沒有用在刀口上。
「原住民族也有教育博士,原民會的教育文化處不能只是辦辦活動,提供任務型補助,應該多花一點心思到原住民族教育。」施正鋒表示,今天部落學校等原住民族教育興辦成效不彰,原民會要付一半的責任,不能老是把原教業務丟給教育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