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述消息,蘋果公司尚未做出公開任何回應。富士康新任董事長候選人劉揚偉12日直言,富士康在中國以外有生產能力,足以滿足蘋果公司在美國市場以及其他客戶的需求,「若客戶需要,有能力把生產線轉出中國」,然而富士康17日發布聲明稱,富士康中國園區無撤資現象。蘋果金屬機殼承包商「可成科技」(Catcher Technology)則坦承,基於貿易戰升溫,該公司已評估在中國以外建立新產能的可能性。
再痛苦也要斷捨離!製造商積極考察海外新廠址,2年後可見真章
《日經》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是在去年底開始擴大研究生產多元化,組成超過30人的研究小組與供應商及他國政府交涉,考察在當地設廠的可能性。蘋果尚未向供應商設立提交轉移生產線計畫的截止期限,雙方正在盡力檢視中國以外的經濟環境,並確保獲得最佳的投資優惠方案。
然而轉移生產線並不容易,蘋果公司在中國有1萬名員工,中國境內蘋果生產鏈與相關業務的工作人數則多達500萬,包含180萬以上的軟體工程師、iOS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等。一名蘋果代工製造商坦承,要將生產線移往中國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必須耗時費日,近期中國仍可能還是蘋果最主要的生產地,「這真的需要長期努力,可能在2、3年後才會看到成果,雖然痛苦又艱難,但這是我們必須克服的事情。」
此外,東南亞國家的投資獎勵及基礎硬體設施可能無法與中國比擬,《日經》表示,中國自2000年起加強建設水利、道路設備,甚至是科技園區的員工宿舍,當局也簡化進出口法規、放寬勞動規範,為蘋果省了不少麻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較少,有一名消息人士指出,不少供應商花了3到5個月考察設廠環境,最終發現當地有電力短缺的風險。
消息人士還透露,確立設廠之後,必須等至少18個月才能開始生產,「蘋果的生產線很複雜,(新廠)剛開始製造產品時,只會讓你製造少量商品,當作試水溫。」根據蘋果新供應鏈計劃的規模,最終移出中國的海外產能,將不僅可以供應美國市場,還能滿足其他地區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