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品酒店日前原定舉辦澎湖馬糞海膽與生蠔吃到飽活動,卻因遭到環保團體抗議而臨時取消。固然,君品顧及「社會觀感」,決定「懸崖勒馬」,用意可以理解。但讓人質疑的是,如果君品取得之馬糞海膽,其規格及捕捉時間都符合澎湖縣政府的規定,依法採購,何錯之有? 又,如果真的要抗議,為何不從上游的法規著手,卻要拿下游的消費開刀?
根據澎湖縣政府規定,每年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開放准予採捕殼徑八公分以上之馬糞海膽,其餘時段禁止採捕、處理、販賣,或持有馬糞海膽。此外,在上述規定中,並沒有「配額」之限制。換言之,根據官方評估,在開放期間馬糞海膽確實可以「無限量」捕撈,既然如此,在商言商,又為什麼不能「吃到飽」? 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卻不准百姓點燈嗎?
當然,澎湖縣政府的規定是否合理,可以討論。縱有疑義,也應該要透過全面性的研究調查,才能確認澎湖海域的馬糞海膽數量,能否承受現狀的捕撈規模,或是應該採取更積極的保育作為,從制度上著手改進。不過,在法令尚未修改前,若逕自以不同的道德標準去要求,甚或批評依法從事相關活動的人員及商家,不僅權責不符,也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
其次,同樣是消費澎湖馬糞海膽,可能是發生在澎湖的海產店中,或是在家中以宅配的方式進行,難道坐在君品裡頭享用就罪加一等? 這樣的差別待遇合理嗎? 也有人說,不是完全不能吃,但「吃到飽」,會造成過度消費。但試問,要用什麼方式販賣,要用多少價格販賣,可有標準答案? 單就商業角度而言,不論是海膽或是其他任何食材,有需求就有供給,至於方式與價格,只能由商家依據經驗獨自判斷,任何外界的「指導」,坦白說,都是越俎代庖。
總結而言,天然資源、商業利益與社會需求,該如何找尋彼此間的平衡點,放諸四海,都是不容易處理的「考古題」。但可以確定是,一時的抗議最多只能治標,若想找出治本的方法,充分的資訊、完善的法令與能夠理解並配合的人民,三者缺一不可。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外交暨法律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