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地底有多少管線嗎?高雄氣爆後,政府和業者還有多少事沒告訴你…

2019-06-27 09:10

? 人氣

高雄氣爆也一樣。在無法辨別是什麼氣體外洩時,居民究竟該待在屋內、還是全面疏散比較安全?若是躲在家中,應如何自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災防演練都只有業者跟政府在做,但發生災害時不可能只影響他們,」洪文玲批評,政府應該要設計以整座城市為單位的防災計畫,也應該公布「最糟情境處理方案」,讓民眾知道最嚴重、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以及可以如何因應。

20190603-環團「經濟部可乙囉,別再造甲了-大社工業轉型,市區拒絕管線」記者會,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洪文玲出席。(盧逸峰攝)
高雄科大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洪文玲(中)認為,政府應該要設計以整座城市為單位的防災計畫,讓民眾知道發生工安意外時該如何因應。(資料照,盧逸峰攝)

防堵系統失靈的關鍵是市井小民

對不少企業而言,所謂的民眾參與、公眾監督,常被視為是阻力,但事實上,市井小民才是有機會防堵系統失靈的關鍵。邱花妹指出,在災害預防中,被政府視為「不需要知道太多」的民眾,反而才會第一個發現異常。

以研究波帕爾事件聞名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人類學系教授金‧富頓(Kim Fortun)4月來台演講時也指出,比起專家學者,社區居民最了解當地人們的行動和生活模式,因此將居民納入環境監測及風險評估,反而能得到更多建設性的建議。

高雄小港區鳳興里。大林蒲。(尹俞歡攝)
社區居民最了解當地人們的行動和生活模式,若能將居民納入環境監測及風險評估,能夠得到更多建設性的建議。圖為大林蒲民宅。(尹俞歡攝)

走訪高雄大林蒲及大社等工業區的富頓,建議政府、業者應該和高雄居民一起合作,評估當地可能發生哪些災害、以及如何降低發生機率。而要居民參與的前提,就是要讓不同年齡居民知道當地有哪些環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帶來什麼樣的風險。

當潛伏在地底的威脅,透過當年炸裂的路面曝露於世人面前,我們該做的,不是只把路面回填、認為一切如常。唯有積極參與、共同正視危害,才可能真正自保。

完整閱讀高雄氣爆5周年專題:地底危機

若您願意協助相關單位持續關心、追蹤石化、環境等議題,也歡迎您關注 地球公民基金會,一起為守護台灣環境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