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有價值才能當籌碼」中國不放棄武力統一 台灣沒有本錢不偏向美國

2019-06-29 09:30

? 人氣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由於歷史和地理因素,我國外交策略一直圍繞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但各國外交政策都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而曾在外交部與聯合國機構工作的范姜(化名)直言,我國欠缺思考自身利益,只在意他國利益,強調「新加坡、以色列都不走二選一路線」。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陳方隅則稱,中國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情況下,我國沒本錢「中立」,也難以「不偏向美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外交工作者們】甩不掉「一中」框架,台灣外交如何走出去?

「不能過度依賴特定國家的模糊支持,必須認知大陸發展和國際趨勢」,范姜表示,「我國外交困境的解套方法只有面對大陸,裝死不面對就只能靠美國,但美日架構及能講的話已很清楚,美國變動幅度不大,從結果論反推來看,我國前總統馬英九時期與大陸關係良好,讓我國的選擇更多,國際局勢簡單來看,美國就是老大哥,歐盟講人權,日本看美國態度,這些都不是左右台灣存亡的要點」。

范姜強調,我國若採取與中國對抗的態度,就會變成只能依賴美國,不過陳方隅明確表示:「台灣沒有強大到有維持中立的籌碼。」由於中國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且不放棄武力統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已表明,要推進統一進程,「再中立都沒有用,只要不選擇統一就會被視為台獨」,陳方隅直言,不僅對中國無法採取中立模式,我國也不可能對美國持中立姿態。

20190606-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6日舉行揭牌典禮。(顏麟宇攝)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顏麟宇攝)

1948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經濟援助協定》,並在行政院下設美援運用委員會,隔年國民政府移至台灣,該委員會停止運作,直到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決定重啟對中華民國的援助,自1951至1965年間,我國每年平均獲得約1億美元貸款援助,而美國也協助台灣興建基礎建設、鼓勵學術合作及人才交流,並依據1954年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進行軍事合作。

陳方隅指出,我國自1950年代開始就是依靠美國,才能發展存活至今,「美國不只給經濟和軍事援助,還分享技術及開放市場,這才有之後的東亞四小龍奇蹟。台灣的國防安全全是靠美國幫忙,才有現在的規模和配備,我們哪來的任何空間去說要保持中立?」對於不少國際關係學者提出的「避險」(hedging)策略,陳方隅認為,台灣從頭到尾就沒有「不偏向美國」的本錢。

避險策略是指不倒向任何一邊,彼此維持等距,互相折衝,而我國的新南向政策,即是為了在經濟上擺脫對中國與美國的完全依賴,但陳方隅稱:「東南亞國家有這樣的本錢,因為美國或中國的連結沒那麼深,但台灣不太可能做到在中美之間保持等距」。儘管美國當初給予我國大量援助,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台灣只是美國利用的一顆棋子,對此陳方隅直言:「夠重要才會成為籌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