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總統大選,網路社群平台已成兵家必爭之地。總統蔡英文在初選能順利出線,網路高聲量、年輕世代的支持成為關鍵,儼然掀起新一波「英粉」熱潮。蔡英文究竟如何打造新鐵粉、號召集結固票?幕僚表示,經營網路社群,不能只有單向訊息傳遞,強調雙向互動,才會增加粉絲的「黏著度」,進而讓「聲量轉組織」。
以蔡英文的「Line@」為例,如在對話框輸入「助英台」(蔡團隊設計的任務代號名稱),馬上會收到蔡署名的系統回覆,並直呼使用者姓名,呼籲「辣台派團結一致」。同時,蔡會請使用者點擊「團結」圖示,粉絲會立刻收到一張由蔡親筆手寫給「助英台」的字條照片,並提供「Line@」網址連結,可邀請他人加入「辣台派」群組。一來一往,營造好似兩人對話的情境。
上述設計的核心關鍵,在於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幕僚解釋:「說穿了就是人性。」必須去思考使用者、消費者希望什麼樣的反饋(feedback),「重點在於把粉絲視為『親朋好友』來互動」;畢竟「面對面」跟10萬名粉絲互動,有一定難度,但這些都可以透過「新科技」解決。
網路上的「英粉」都假的?他們這樣做讓英粉現身!
所謂的網路鐵粉、英粉,倘若以傳統選舉語彙形容,即是俗稱的「基本盤」,但網友、青年族群等「數位遊牧民族」卻是傳統組織難以動員的力量。因此,如何維持網路聲量、黏著度不墜,成為一大課題。
在初選期間,蔡英文陣營已實驗性嘗試「網路聲量實體化」,藉由「辣台派」開講,號召「英粉」真正現身集結,成效顯著。幕僚說,以高雄場為例,原規劃300人報名,其中有200人即以「Line」報名,顯見互動、黏著程度高;而場次公布後,在短短7分鐘報名完畢,後台一共收到上千位報名。
幕僚強調,「辣台派」不是傳統組織動員的演講場、造勢場可觸及的對象,多屬於「自發性」報名,「你把這些人從線上找出來後,再請他們轉傳活動內容、會後大合照等」,同時配合現場直播,「擴散效果」驚人,這就是所謂「聲量轉組織」的概念。
再以初選民調關鍵階段為例,運用「Line@」的新技術,蔡英文呼籲網友上傳與她的「同框照」,後台一共收到超過10萬張照片,顯見社群操作互動,進而擴散的成功,幕僚坦言,「最後聲勢有衝出來,社群的確幫了很大的忙。」
蔡英文網路聲量如何從低谷反彈竄升?
至於蔡英文網路聲量究竟如何竄升?幕僚直指,「追本溯源仍是施政有符合民眾期待。」其中,年輕選民支持蔡英文強硬回擊中國主張的「一國兩制」、落實婚姻平權,加上行政團隊改組後,以簡明易懂的圖卡、社群語言宣導政策、澄清訊息,加速訊息傳遞,「第一線的支持者,辯護起來更有戰力。」
另外,除了「Line@」,蔡英文團隊也透過臉書(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不同平台,「分眾」針對不同目標互動,以突破「異溫層」,凝聚新的支持力量。而在主流媒體外,蔡團隊也沒有偏廢,行程增加堵訪次數、先前的迴廊談話等,由蔡第一線回應時事,仍會經由新聞平台轉化成網路聲量,「倘若只重網路,不顧主流媒體,不會健康。」
面對明年大選,幕僚表示,相較於其他潛在的競爭對手,蔡英文掌握好「青年族群」,就有明顯的「市場區隔」;他更斷言,「選舉如果少了年輕人支持不會成功。」儘管網路聲量虛實難測,他仍強調,「在這個時代,有聲量不一定會贏;但沒有聲量,一定不會贏。」
被問及有無以「大數據」作為社群操作指標,幕僚則表示,對團隊而言,很多東西是「Sense」問題,大數據僅能得知結果、冷熱度、趨勢、正負聲量判斷,但政治人物幕僚面對當前突發事件、危機處理,必須第一時間判斷局勢走向,「否則全部交給AI(人工智慧)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