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加州經驗」與「聰明用電」是台灣能源問題解方嗎?

2019-07-01 07:00

? 人氣

加州再生能源占比可達33%,臺灣可能嗎?加州電網與美西大電網的一部份,在不穩定的綠電太少或太多時,因電網與其他州相連接,可互通有無。獨立電網的臺灣有這條件嗎?再生能源容量因數太低(發電時數低),花了大錢,裝了一大堆,供電能力極為有限,臺灣不用說33%,20%都很拚。加州經驗並不能移植於臺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0226-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右三)今(26)日出席工研院電網人才發展聯盟成立儀式。工研院長劉文雄(左三)也出席。(尹俞歡)
工研院長劉文雄(左三-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右三)出席工研院電網人才發展聯盟成立儀式。(資料照,尹俞歡)

解決缺電問題

對如何解決臺灣缺電問題,劉院長說:「只要聰明用電,缺電就可迎刃而解」,又說「全年8760小時,只有200小時用電負載較高,占比不到3%」,「不應優先蓋新電廠,而是降低夏季尖峰」。

個人對劉院長的「聰明用電」很感興趣,但劉院長說了半天是「冷氣不外洩」、「隨手關燈」、「電器不用時拔插頭」。這些不是小學老師經常教小朋友的省電方法嗎?工研院長好像也沒有高明到那裡去。

劉院長說「全年8760小時,只有200小時用電負載較高,占比不到3%」,個人不知何意?臺灣很特殊嗎?全球各國尖峰用電時間都不過幾百小時,但全球電力公司不都是為了應付這幾百小時的尖峰用電而加蓋電廠保障供電無虞?

當然劉院長提出的解方是「不應優先蓋新電廠,而是降低夏季尖峰」,這種說法似曾相識,好像也不是劉院長獨得之秘。民進黨「新能源政策」不也信誓旦旦的要以「電力零成長」來解決廢核後的缺電問題嗎?結果如何?臺灣尖峰用電由蔡政府上臺的2016年之3586萬瓩在2018年增加為3706萬瓩,兩年增加了3.3%共120萬瓩(約核四廠一部機裝置容量)。經濟部目前預估未來每年電力成長率為1.8%,好像也違背了「新能源政策」目標。

當然「降低夏季尖峰」說起來簡單,執行上千難萬難,蔡政府過去兩年節電還不夠努力嗎?結果如何?現在才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建議劉院長不要犯同樣錯誤。

其實回頭也可與加州比較,去年加州電力委員會預估由目前到2030年,加州每年尖峰電力成長落在270MW及620MW之間,每年用電度數成長落在2.8億度及4.8億度之間。全美推動環保最力的加州,電力仍然成長。其實加州電力成長本來應該更高,但因一心推動綠電,導致電價高漲,工業界紛紛撤出加州。Toyota(豐田汽車)由加州搬到德州就是最好的例子。臺灣要學加州請臺積電等電子業走人嗎?

當然劉院長最後的法寶還是「電網管理」,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招。「新能源政策」中老早就強調電網管理,不惜花1000億元全面加裝「智慧電錶」。但如本人在〈蔡政能源政策指標再檢視〉一文指出:花了1000億元大洋,結果節電4億度,還不到全部用電0.15%,又是浪擲民脂民膏的例子。

詳細檢視劉院長的論點可以發現實在了無新意,可能要讓當初延攬劉院長回國的高層失望了。報載劉院長長期在美國從事能源、電力工程及系統分析等領域工作,但本人要指出這些領域與「能源政策」領域還是有所差異。

目前臺灣能源政策已被民粹的能源觀念害慘了,奉勸劉院長宜提出務實可行的建議,方能造福臺灣,也才能作為工研院的表率。

*作者為臺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