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韓戰爆發69周年,28日G20在日本大阪召開,川普、安倍與剛剛訪問過平壤習近平之間的可能發生新的互動。在曾經血火相交的兩韓,去年春天已經擁抱在一起的時候,東京與北京出於可能被各自盟友拋棄陷入孤立的危機感,到了秋天也陸續開始新的交往。今年中共海軍建軍70周年的海上大閱兵,在美國沒有派艦參與的前提下,日本的軍艦掛著帝國海軍時期就有旭日旗開進青島水域,給周邊各國不小的衝擊。
這將如何折射整個東北亞的關係呢?在盤整中新的大國關係夾縫中的小國台灣,又要如何看待自己的命運有可能將會如風吹絮,似雨打萍的困境呢?
假如不是韓戰爆發,逼的建國當時不到一年的中共,做了抗美援朝的戰略轉折,被迫選了與美國敵對的這邊。使得台灣在美國的戰略棋盤上,在必須重新考慮圍堵中國的地緣政治布局上,又再次重要了起來。
關於中共介入韓戰的歷史,中國學者楊奎松與沈志華做了不少相關擲地有聲的研究。但在去黨國化以後的文學作品中,寫的最好的堪稱2004年哈金的小說《戰廢品》。用第一人稱回憶錄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在韓戰中被遣返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1949年當中國剛剛「解放」,原本就讀成都黃埔軍官學校政訓班二年級學員的俞元被送入中共的「西南軍政大學」,接受思想改造。軍校畢業,他被分配到駐防成都,由原投共國軍所改編的解放軍180師任下級文職幹部。正當俞元聽到時任川北軍區政委的胡耀邦宣布,180師永遠不會離開四川。滿心歡喜地以為可從此以留在母親和未婚妻身邊的時候,他所在的180師1951年春節前奉命被調往前線,北上到東北參加「抗美援朝」。
只經過短期訓練的部隊帶著「美帝都是紙老虎一打就垮」的幻想,手中的是看不懂說明書的蘇聯武器,來到了朝鮮。俞元們到了朝鮮才發現美軍裝備精良、補給良好、物資充沛而實力雄厚。
麥克阿瑟被杜魯門解職後,美軍新的指揮官李奇威,在二戰中並無出色表現。但膽大心細的英雄不會被命運所淹沒,韓戰成為李奇威改寫亞洲歷史的最佳舞台。在1951年春季,李奇威重新調整聯合國軍的部署,制定了給中國人民志願軍量身訂做的新戰術。在韓戰的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中,志願軍各部隊都受到聯合國軍不同程度的毀滅性打擊,180師在38度線上的全軍覆滅,更成為中共軍事史上永遠難以述說的痛。成批的中國士兵在炮火中喪生,倖存者如同散落在戰場上的廢品一樣被聯合國軍俘虜。
經歷了兩年多的戰俘生活,俞元以及其他幾千名戰俘沒有選擇去台灣,而是選擇了回中國。出乎意料的是,或者其實更多是不願相信黨會如此無情。當他們回國後,並沒有因為他們在戰俘營中不懼威逼利誘對祖國的忠誠得到獎賞,而是被當作膽小怕死的逃兵受到了黨的懲罰。輕則寫檢討,重則被送去勞改。此時俞元的母親已經去世,未婚妻也斷絕了和他這個「廢品」的關系。從此俞元與無數戰俘的人生下半場,真正開始了他的「戰爭廢品」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