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境內勢力才可怕!

2019-07-03 07:1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哈佛政治學者Steven Levitsky和Daniel Ziblatt看到了川普為美國民主帶來的威脅,寫了民主如何死亡(How Democracies Die)一書,提醒大家民主也會死於民選領袖之手,尤其是在冷戰之後。(資料照,美聯社)

是的,民主需要防衛機制,作者稱之為民主護欄,可以說是民主運作的基礎,它包括「互相容忍」與「制度性自制」。相互容忍,就是對手與敵人的差別。相互容忍,視彼此為對手;無法相互容忍,則視彼此為敵人,為威脅,為危險的存在。一旦視他黨為危險的威脅,就會激發心中的恐懼感,下一步就是不擇手段地要打敗對手。這兩位教授研究過的幾乎每個民主崩潰的案例,「企圖專制者…都把對手貼上存亡威脅的標籤來合理化他們的集權。」這個情況,在台灣是不是很熟悉呢?的確,台灣有認同的問題,這是社會分裂與民主崩潰的根源之一,但政黨的責任不就應該是謀求最大的公約數,而不是添火加油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至於制度性自制,在台灣用放大鏡都找不到了。制度性自制說白了,就是領導人不濫用自己的權力,而且當領導人想濫用權力時,也會面臨政治精英共同反對。美國羅斯福總統以在1936年以61%的多數連任,為了減少推動新政的阻礙,他隔年提案要擴大最高法院的規模。此例一開,最高法院會變得非常政治化,更破壞了「總統不該干擾三權分立」的關鍵規範,結果他碰到了任內最大的反彈,除了共和黨外,還包括媒體、法官與律師,以及為數不少的同黨議員。民主之下的獨裁者是怎麼產生的?國外的案例告訴我們,這些獨裁者都是逐漸的將手伸入媒體、法院,變更遊戲規則,而內部敵人與境外勢力恰好又提供他們很好的藉口。

台灣媒體與司法都已經政治化了,遊戲規則也可以說變就變;現代民主崩潰的劇情,已經活生生地在台灣上演了。民主當然需要防衛機制,但要防衛的,不是境外勢力,而是當權者,更不應該是獨裁的藉口。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菁英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