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不可知的,是不確定的,但我們對未來不能不預為準備。選擇權就是我們對未來應做的準備。
選擇權的概念一般用在金融或企業決策上,主要是針對未來市場的判斷所做的一種交易或決策。未來是不確定的,企業有時採避險的方法以減少損失,有時則是利用選擇權,讓自己未來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不論是避險或選擇權,都不是免費的,企業都必須支付一定的代價。簡單的說,選擇權就是現在支付一定的代價,以換取未來更多選擇的機會。台灣在思考兩岸問題時,卻很少從選擇權的角度來思考。
為便於讀者了解,先用企業的決策來說明選擇權。有一家企業,手上剛好有一筆資金可以運用,在廠房的旁邊剛好還有一大片空地,如果此時不買,未來如果業務成長快,需要擴廠時,可能就買不到。此時企業決定將廠房買下來,其實就是買下一個未來可以擴廠的選擇權。當然,未來業務未必成長,地價也可能下跌。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未來可能的情況。
象限A是未來業務成長且地價上升,這是最佳情況,企業雙向獲利,不僅可以擴增廠房,還賺了地價增值。象限B是業務成長,但地價下跌,此時企業擴廠後的獲利可以抵消地價的損失。象限C是業務衰退,但地價上升,此時企業仍可決定繼續保留土地以因應未來,或者出售地價以獲利。象限D是業務衰退且地價下跌,這是雙向損失,也是最糟的情況,但企業也仍可選擇出售與繼續保留土地。
從兩岸的角度來看,還是脫離不開美中台的三角關係,對台灣來說,所謂的選擇權,必然牽涉到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政策。此時此刻,台灣最重要的選擇權是九二共識,而未來影響台灣最大的則是美國的對台戰略思維,究竟是保台還是棄台。下圖横軸九二共識,縱軸是美國未來對台政策,也有四個象限。象限A是台灣承認九二共識且未來美國繼續保台政策;象限B是台灣拒絕九二共識且未來美國仍繼續保台政策;象限C是台灣承認九二共識,但美國改為棄台政策;象限D則是台灣拒絕九二共識,且美國改為棄台政策。
未來美國對台政策不外是保台與棄台兩個大選項。保台這個選項下,曾經有過共同防禦條約這種堅強的關係,當前美國反對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的政策也是保台,其決心至少讓中國大陸不敢挑戰,但強度與冷戰時期不能相提並論。在棄台這個大選項下,美國可能大幅限制對台軍售、反對台灣獨立、接受大陸的一中原則、敦促台灣與大陸進行談判,這些都算是棄台,簡單的說,就是台灣失去了美國軍事上的承諾與支持。
企業的價值可單純的以利益來表示,但對台灣而言,最值得關切的有三個價值:時間、機會與安全。所謂的時間是指台灣能夠維持多久的兩岸分治狀態或者能維持多久現在的生活方式,時間愈長對台灣愈有利。至於機會,則是指台灣經濟發展的機會多寡與國際活動空間大小,同樣的,機會也是愈多愈好。最後則是安全,是指台灣是否可能面臨軍事上的衝突。本文就是從台灣進行選擇之後,未來美國對台政策變化下,來看台灣這三個價值所受到的影響。每一項價值的多寡以加號(+)來表示,最多為三個,最少為一個,雖不是精確的量化,卻可做為比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