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街的拉拉:《無國籍》選摘(1)

2016-07-31 05:40

? 人氣

橫濱中華街,因早年集聚大量華僑,華人色彩濃厚,可謂日本著名的中國城,現今發展為觀光勝地。(取自Google Map)

橫濱中華街,因早年集聚大量華僑,華人色彩濃厚,可謂日本著名的中國城,現今發展為觀光勝地。(取自Google Map)

我的父親出生於中國的黑龍江省,母親則來自湖南省,在那廣闊無垠的中國土地上,一個在國之最北端,一個在南方,二人相遇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家父生於一九二二年,家母則是晚了十年才出生,二人均為經歷過戰爭的世代;此外,我的外祖父官拜國民黨將軍,母親每每在送我外祖父上戰場時,都有一種不知他何時才能回來的淒涼感,對我的母親來說,戰爭是再熟悉不過的事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夫赴戰場
情郎赴沙場,離別總黯傷。(取自網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正當取得勝仗的中國舉國歡騰之際,國內並沒有記取才剛與外國結束戰爭的教訓,國民黨與共產黨隨即又為了爭奪政權而展開國共內戰。共產黨的勢力瞬間抬頭,一九四九年,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焉誕生,而國民黨政權則於台灣設置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喊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退守台灣,許多國民黨的相關人士,以及恐懼共產黨政權統治的人們,也隨之避走他鄉。

我的父母親正是其中之一,他們各自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來到台灣,二人均非台灣省出身的「本省人」,而是所謂在大陸出生的「外省人」。當時才十七年華的母親,因一心想與較她早一步離開家鄉的外祖父母會合,隻身一人經由香港,在她伯母家稍作停留後,千里迢迢來到台灣與她的雙親團聚,新家位於北投山上,是個風光明媚的好地方。

而我的父親,離開了故鄉牡丹江之後,一路經由瀋陽、錦州、北京、紹興、寧波、廈門、漳州等地輾轉南下,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好不容易抵達廈門,再自廈門乘船渡海來台,而他抵台後靠朋友介紹的暫時落腳處,正好就在北投。北投乃溫泉之鄉,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但非旺季的時候會有許多房屋空出,大陸來台的外省人就租借這些空屋聚居於此。

北投溫泉
台北北投,自日據時期便以溫泉聞名。(取自北投文化基金會)

他們二人當時住在同一個村子,也就是所謂的「鄰居」。然而,家父和家母的家人,以及大部分的外省人,當時都期盼著要返回老家,家鄉不但有家人、親戚,還有房子和財產,再加上他們也不習慣台灣的氣候和飲食,所以都一心盼著能夠早日回到自己熟悉的故鄉。只不過,無奈望穿了秋水,怎麼也盼不到可以返鄉的跡象,於是大家漸漸接受了新家園的生活,選擇面對現實、在台灣組織起新家庭的人也逐漸增加。

不顧祖父母勸阻  母親攜幼遠赴東洋

透過我外伯公的從中撮合,我的父親與母親相識了,之後二人經常約會,彼此聊著自己出生成長的環境、自己所經歷的歷史等諸多話題。而愛情的終點,就是他們於一九五三年步入了結婚的禮堂。

家父在內政部服務,家母在銀行上班,上天賜與他們五個孩子,一家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家父擔心自己外省人的身分,恐怕對往後工作上的升遷不利,於是極具上進心的父親希望能夠出國留學,以創造自己的優勢。當時在台灣,較富裕的人多選擇前往歐美留學或移民,那也是菁英們的標準路線;但是,我的父親既沒有足以支撐他移民歐美的財力,亦沒有留學的資金,於是他選擇了參加提供給公務員進修之用的公費留學考試,以尋求留學的機會。當時他所選擇的留學國別是日本,這主要是因為家父曾經歷過滿洲國的時代,已經會說日語的緣故。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家父的努力奏效了,終於實現了隻身留學的夢想,在他三十四歲的那一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