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這需要政府站在服務廠商的角度,提出規劃推動,民間抱團參與,實際負責主導,官民雙向交流討論,共同並肩奮戰,才能獲致一定的成果;而且還要持之以恆,聚焦在真正的中小企業(非大企業轉投資者),才能持續提升成果。由於大企業在其工商業領域比政府的能力高強太多,非但政府不該再給予補助,反而應該說服大企業多盡社會責任,與政府合作搞好台灣社會經濟發展。一旦卓有成效,獲利最多的還是這些大企業,而且是合理地獲利,不易造成社會問題。
當台灣有朝一日,在此品牌上取得了具體的可持續性成果,「Made in Taiwan」的產品可以多賣幾個、十幾二十幾個、甚至三十幾個百分點的價錢,台灣企業那裡需要動不動出走,還愁不能彌補未簽FTA所需交付之幾個百分點的關稅嗎?還能說沒有資源為勞工加薪嗎?
「Made in Taiwan」固然強化了台灣自身的各行各業的體質,但並不妨礙企業在真正有需要的情況下到國外投資,而且因為形象大不同了,所帶去的投資實力在質量上必亦將與往昔大不相同。
可以增加台灣的籌碼
當大陸同胞總覺得買「Made in Taiwan」的產品可靠放心實惠時,台灣對大陸的軟實力就增加了;同時,當全世界的人都覺得買「Made in Taiwan」的產品可靠放心實惠時,台灣在國際主流奉行之「一個中國」中的價值與地位就增長了。以此成果,面對大陸談判時,籌碼自然增多了,催化大陸政治體制的力道也會增強。
一言以蔽之,台灣要努力認知自己的價值所在,而且努力提升改變自己,才能對自己有利,對整個中國有益,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在這個方向上,台灣要不要改變自己,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別人管不著,這個改變自己,做好模範,扮演好催化劑的角色,已經超乎「攻其所必救」的戰略層次,而是「攻其所不能救」,戰略縱深大不可言。
搞不好政治就無法真正搞好經濟
最後,筆者要特別指出台灣方面應特別注意的是,經濟是創造價值的體系,政治是分配價值的體系,分配領導創造,人類社會自古皆然,台灣不能例外。此外,政治才是人類社會最核心的利益所在,也是社會全面發展力量最大的發動機。想僅僅依賴有很大侷限性的經濟原理解決經濟發展是緣木求魚,水中撈月,這是筆者斷定蔡英文搞不好台灣經濟的根本理由,因為她惡搞兩岸關係這個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政治因素,同時,也搞壞了台灣的民主政治的建設。於其路線上,台灣經濟豈能不衰?
若想搞好兩岸政治,要珍惜亞洲第一個與中國史上第一且唯一之共和國的歷史資產,這是台灣方面在兩岸關係中最寶貴、最有戰略高度與價值的資產,也是大陸當局最需要反省面對的歷史,好好發揚這些歷史資產,又是一項「攻其所不能救」的戰略優勢。如果台灣當局還繼續違反歷史事實的去中國化的荒謬舉措,則是委棄戰略制高點,自甘屈居下風,令原本最寶貴的資產可能被人接收,反變成了別人「攻其所不能救」的最佳利器,一正一負,差距很大,不可不慎不智。
近幾十年來,台灣方面越想走國際路線對抗大陸方面,就會虛耗越多的寶貴資源,不但不見成效,而且引發更多國家認同的問題,傷害自己更深。由此可清楚地看出,台灣必須妥善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才會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好出路。
「一中戰略」才是最好的戰略起點
務實務本的解決之道的方向應是,勇敢地回到「一國之內」對峙的框架中,既堅持對大陸當局統治正當性挑戰的權利與對中華民族人民生活方式以及發展模式的發言權,又能積極主動出拳,直接出力用力於兩岸關係,與中共進行「什麼都可談的」政治談判,兩岸都可降低武統的壓力;以合實合理的方式求得大陸廣大人民群眾以及海外中國人的理解與同情,增加台灣方面在面對中共時的談判籌碼,把問題慢慢談透,以談好為度,而非虛耗資源於總令台灣蝕本的國際社會。難辦的事不是無解方,只在一念之間。
拿回一部分兩岸政治話語權與主導權,台灣的經濟才有真正的新希望,把「一個中國」平白送給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非常不智、且傷害台灣利益至深且鉅的蠢行。
*作者為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