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給付不足、醫療糾紛撲天蓋地…,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呼籲縱然沈痛,卻也似乎有點「耳熟」,因為近年國內內、外、婦、兒、急重五大科醫師,幾乎都在說著同樣的話,然而僧多粥少,健保究竟該怎麼做才對?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落實醫療分級,以及適度調高急重症科的給付額度,是健保未來必然的努力方向。
李伯璋說,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日前發表各項公開訴求,他都聽到了!然而針對該會指出,健保對地區、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加護病房給付額度長期過低的問題,他認為,各級醫院加護病房的成本細目計算,相當複雜,哪些該由健保負擔?又哪些該由醫院納入整總營運成本中?都還有待逐項檢討與釐清。
急重症科調高給付 未來健保方向
但李伯璋強調,落實醫療分級,並針對工作負擔、壓力特別大的急重症科別,適時調高各項給付額度,是健保未來必然要走的路!健保署一定會繼續努力。
「大醫院才是好醫院」迷思 健保署要化解
此外,針對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加護病房,幾乎 一年到頭一床難求,少數小醫院的加護病房卻在長期「養蚊子」,李伯璋說,除了加強宣導與化解民眾「大醫院才是好醫院」的迷思。另透過政策檢討,依各地區及區域醫院的實際能力,適度鬆綁增加加護病房醫療給付項目,讓有能力的小醫院也能做大醫院能做的事,也有助緩解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擠破頭的現象。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表示,健保對於提升重症、急症、難症等相關科別的給付額度,讓年輕醫師不再視投入重症醫療為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確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惟督保盟對於健保署近年已多次調高急重症各項給付額度,也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
督保盟:醫療糾紛、暴力 更讓年輕醫師卻步
滕西華強調,正如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所言,相較於所謂更合理的報酬,最令年輕醫師對重症醫療退避三舍的,是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暴力乃至於訴訟;然而這已不是加護病房醫師獨有的問題,而是內、外、婦、兒、急等五大重症科別醫師,心中共同的痛。
她認為,要解決國內醫療糾紛及醫療訴訟頻仍的問題,就應盡快透過國家立法,針對非人為造成的醫療事故,建立公平且及時的調處與補償機制,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