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譽孚觀點:不要罵吳密察,要理解吳館長

2016-08-07 06:30

? 人氣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取自台大)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取自台大)

前後幾天,看到微笑的吳館長,慢斯條理地回答各界的關切。吳館長真是十分有風度,好棒的「學者」啊!看看這──「吳密察坦言」「很可惜」、「回歸法制」、「一定要」,怎麼能不讓人心折呢?大家請不要非理性地罵吳先生,要理解我們的吳館長先守法再改善,「大家坐下來一起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請大家先看看,這怎麼可能是真有「意識形態」偏差?

「中華民國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碩士、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博士課程修畢。經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中部辦公室…台灣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引自維基百科

如他所常高明的──雖然沒有拿到東京帝國大學一脈相承的正式博士學位──自述其判斷力:「念博士班時就有人要他了,有人要當然趕快去就職,笨蛋才把博士念完,萬一唸完人家不需要了,找不到工作了怎麼辦。」(引自「維基百科」,同前)

配合其公布的「1978年畢業留校擔任助教」,被延聘為助教,應該是校內老資格的教授們欣賞的好學生啊!這應該就不是「意識形態」的表現,這是「現實主義」。

不過,這也可見到他厲害的地方,他的「現實主義」很強,使他一樣能夠一步步地做到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如今做到國史館長。

但是他的「現實主義」強到什麼程度,竟然能夠發揮這樣巨大的力量,個人研究日殖時期的台灣史,卻有三點關於台灣史學界「意識形態」的領會,請大家參考一下,是否可以歸結作為我們理解吳館長今日作為的資料?此處我們的探究是否合理?

其一、日本學界意識形態之一

─無視於我台先民消失七、八十萬人的史實

在日殖台灣史初期的研究上,這是一個我們台灣人首先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很離奇的,像吳密察準博士的研究中竟剛好完全忽略過去;由他的熱門著作「台灣近代史研究」中,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曾有提及小林勝民的台灣民報,「顯然希望移入大量日本人,以替代台灣人從事台灣之開發經營…」;以及他也提及了「總督府在據台初期的施政也類似福諭吉、台灣民報所主張,甚至總督府也不無暗中希望台灣人在國籍選擇期間大量退出台灣,以利日本人移入,使台灣的人口組成能有重大的改變。」

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圖取自網站flickr)
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圖取自網站flickr)   

然而,吳氏為何就沒有針對該所謂「台灣的人口組成能有重大的改變」,探究其真相──換言之,多大的改變,才算是重大的改變──真的沒有重大的改變嗎?吳稱「為數達280萬的台灣人,仍然是日本統治者不能不面對的現實」與「截至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國籍選擇期限截止時,變賣在台產業離開台灣的,卻只有4,456人,僅佔當時台灣人口的0.16%」,所謂「只有4,456人,僅佔當時台灣人口的0.16%」,是否其中有一大錯漏──難道研究日據台灣史多年,完全沒有讀到或聽到各地「大屠殺」之事,真只有這四千多人離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