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基層深耕,綜評黃國昌的大戰略(之3)

2016-08-06 07:10

? 人氣

按照姚人多的研究,「村里長這個有著強烈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的戰略位置」其實是早在國民黨這外來政權「進場」操弄與培植地方派系之前就已結網盤根了。只是國民黨在強力改造自已政黨時,搭配自己的「黨務小組」編制而適時加以利用並深度掌控,以迄今日猶然根深蒂固牢不可破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易言之,村里長的「強烈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特性,跟國民黨權力的連結並非天生與俱,反而是源自「侍從體系」的利益分贓共犯關係更為妥切。這從絕大多數村里長都寧可標示無黨籍參選以圖降低其黨籍屬性可以印證。因此,當國民黨權力已經繳械而且龐大黨產也即將遭到清算之後,其「侍從關係」的共生結構也就自然逐步瓦解了。

附圖、我國近四次村里長選舉各政黨得票率。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歷屆 公職人員選舉資料庫。圖為王宏恩自繪,發表於其論文《初探我國村里長選舉中的政黨效應》一文
附圖、我國近四次村里長選舉各政黨得票率。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歷屆 公職人員選舉資料庫。圖為王宏恩自繪,發表於其論文《初探我國村里長選舉中的政黨效應》一文

也正因為,村里長的「強烈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特性,越是古老部落型社區,村里長的世襲或派系承傳的慣性就越是不可動搖改變。

然而,時移勢遷,各大都會區在日新月異的都更重劃後,「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仍正在不斷被打破與重組,再加上現代式的公寓居住形式,人際間的疏離已高度淡化了傳統社會家族與社會聯結的關係。從前的村里長對於社區內的居民可以如數家珍,乃至對於人來人往的流動都有清楚認識,可是現在各都會區的里長們甚至連馬路對面人家的姓都說不出來了。

打破樁腳政治模型就可能瓦解地方派系

特別是世代間的隔膜,新生代們長時間離家求學打工,對於原所成長的社區人群已經很難激發關愛的感情,世襲里長們正在逐漸失去強力連結的紐帶。那張傳統連結網絡實則已破敗不堪。再加上新世代生命時間已被移動網絡所切割的碎片化閱聽視讀效果都成了低頭族,里長與里民間的資訊傳遞因網路世界強力介入,基本上都已被切斷了。更別談,絕大多數老里長們猶尚按其舊式「樁腳政治」的心態繼續盤佔這份基層公職,而根本不懂也不肯關心現代政治理念的社區營造之落實與實踐。我們應不難發現村里長和村里社區發展協會互鬥的現象。他們所要爭的不就是利益資源麼?

也因此,在這對於翻轉台灣的強烈呼聲中,新世代們抱持服務基層的熱情走進地方擁抱社區,共同提出一幅鮮明的社區總體營造圖像,或許可以喚起社區居民走出來參與的熱情。

不妨閉目設想一個視覺化場景:時代力量的LOGO前有百位新世代們正輪番以激情和誠摯語調,表明著「搶占里長」的壯志,也一一提示某一社區特色與其營造之道,以及如何連結社區居民的記憶和居住安全環境的構思實踐。

姑不論當選率,對時代力量的新世代形象提升絕對會往上直衝。而只要選戰打得漂亮得法,得票率、當選率(不是人數)就可能超越兩大黨,對於企盼著大翻轉的台灣人民,這難道不是莫大鼓舞與激勵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