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或者雌性—500多種魚甚至可在成年期換性。這一點對人類亦適用:性別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總能確定無疑。
在加勒比海底的珊瑚礁叢裡,黃色雌性藍頭魚群悠然出沒其間。藍頭魚的名字來自帶隊的那條唯一的雄魚。而一旦它死去,群中最大的雌魚便轉變為雄魚。十分鐘內,它的行為方式發生變化;十天內,換性程序完成,在基因無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它腦袋變藍,卵巢變成睾丸。
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國專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發現,在相關情況發生過程時,會發射出一個化學信號,啟動魚體內的特定基因、關閉其它基因。約500種魚能在成年期改變性別。
某些爬行類動物也可以在卵胚胎狀態下改變其性別。在某種溫度下,破殼而出的是雌性,在另一種溫度下,出來的則是雄性。溫度的改變導致特定基因被啟動或被關閉。
對於哺乳類動物,迄今尚無自然的性別轉變的證據。然而,使用小老鼠的研究結果顯示 ,如果啟動動物的特定基因,睾丸細胞能轉為卵巢細胞。
確定性別比想像的要複雜
在人類那裡,男性和女性也並不總能明確區分。原則上看,雖然存在著男性XY型染色體配對和女性XX染色體配對,但它們並不能單獨決定性別。
梅澤堡(Merseburg)高等學校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福斯(Heinz-Jürgen Voß)指出,除染色體和基因外,荷爾蒙和受體以及睾丸、卵巢以及外部性器官都有其意義。科學家認為,約有1000種基因能對性別產生影響。
眾多這些參數並不總只是雌性或雄性。生物學家們使用「範圍」這種說法,在該範圍的盡頭只有雄性或雌性特徵。有一些人,是XY染色體配對,卻有女性性狀。它有可能導致出現偏差,但常常察覺不到。
也有人是XX染色體配對,卻有著男性性器官和睾丸。
不過,這樣的人為數極少:既有睾丸也有卵巢;既有子宮也有前列腺;既有陰莖也有陰道。
不是非男即女
性別在所有參數那裡並非都明確的人,被稱為「間性人」(或者「雙性人」)。專家們猜測,根據不同的定義和估計,這樣的人約佔人類總數的0.05到1.7%。要是有人是間性,並不自動意味著,他會感覺自己受到兩種性別的吸引。間性也不等同於跨性。跨性人有一明確的生物學意義上的性別,但感覺自己不在「正確的」身體內。
在德國,對年齡10歲以下的跨性人,每年平均有約1900個手術加長年荷爾蒙治療,以讓他們有一個明確的性別。社會學家克洛佩爾(Ulrike Klöppel)表示,從2005年以來,數字沒有下降,但接受手術的孩子的准確數字不為外界所知。她指出,很多當事人在後來的歲月裡與被「分配」的那個性別無法安然共處,也繼續無法與兩種性別中的一個相安無事。
也就是說,人類性別並不總是一清二楚,非男即女。在德國,從2019年1月1日起,人們可以在性別一欄上填寫「別類」。此前,從2013年起,僅允許新生兒的性別可以先不填寫。2017年,聯邦憲法法院裁定,此一狀況有違個人權益,觸犯了不得歧視的規定。
福斯希望,應能像在阿根廷、馬爾他和巴基斯坦那樣,允許人們自主確定自己的性別,而無需此前接受醫生檢查。她指出,既然影響性別的因素如此之多,則本人傾向的性別認同常是最強大的參數:「人們當然就該徵詢每個人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