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原住民族正名25周年,為了迎接8月1日「原住民族日」,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家圖書館共同合辦「還原正名:台灣原住民族正名25周年主題特展」,從原住民族的觀點出發,帶領民眾走過400年來,台灣原住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失去權利的過程,一起回到1980年代族群覺醒的道路,感受爭取權利與正名入憲的困難迂迴,最後真切理解「正名」對於原住民族的不凡意義。
原民會主委Icyang與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今(23)日上午11時於展區內共同舉辦開幕記者會,開幕式由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原權會)創始會員、泰雅族歌手雲力思,帶領年輕族人共同吟唱古調及傳統樂曲,並邀請1987年參與打破「吳鳳神話」系列抗爭活動的牧師石明雄,還原抗爭的歷史。
Icyang表示,原住民族是台灣原來的主人,但從17世紀以來,在外來政權的殖民統治與同化政策下,不僅被冠以污名化的名稱,原住民族的生存與自我認同也受到嚴重侵蝕,直到1980年代,隨著台灣社會改革運動風起雲湧,原住民族開始透過組織性的街頭運動與議題訴求,讓社會正視原住民族的處境。
Icyang表示,從1984年起推動的原住民族正名運動開始,歷經長達10年的努力,政府才在1994年將沿用40餘年的「山胞」正式正名為「原住民」,並於1997年第4次修憲時,進一步正名為具有集體權屬性的「原住民族」,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特別在2016年核定8月1日「原住民族日」的由來與意義。
原民會表示,正名運動的歷史,是台灣社會共享的珍貴資產,每年的「原住民族日」都帶領國人回顧台灣歷史,並且深刻體認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民主國家。本次特展定名為「還原正名」,就是希望能夠還原正名運動的歷史,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體認族群間的理解和尊重,也因此更加彼此欣賞與友善對待。
原民會表示,本次特展共規劃6個展區,展示內容以時間軸來闡述原住民族正名之歷程,特展自7月23日起至8月11日止,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1樓展覽室展出,展期為20天,且免費開放參觀,每日展出時間為上午9時起至下午5時止,並配合國家圖書館休館日期,周一未對外開放,歡迎各界人士於活動期間內踴躍前往參觀。